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8月17日,記者從“安徽這十年”系列發布會(第二場)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效: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9%,居全國第3、中部第1、長三角第1位;全部工業、制造業、數字經濟增加值先后突破1萬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7、中部第1位??偭亢唾|量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培育千億企業14個
十年來,安徽省堅持“龍頭+配套”“基金+基地”,培育千億產業14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15家。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4%,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3%提高到9%,成為全省工業第二大行業、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平板顯示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200多家,實現“從沙子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面板產能約占全球10%,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之一。
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00多家,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到材料、裝備、創新研發平臺和人才培養等較完整產業鏈條。光伏產業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26.8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882.8億元,增長32倍。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江淮、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等10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25萬輛,居全國第5、中部第1位。
民營企業數量增長5.2倍
十年來,安徽省強化梯次培育,構建優質企業新生態。大力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民營企業數量從30.4萬戶提升至188.4萬戶、增長5.2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從56%提高至60.8%。在全國省級層面第一個出臺“專精特新”發展意見、第一個修訂出臺“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第一個出臺國家級“小巨人”獎補政策,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18戶,以占規上中小工業企業17.7%的數量,貢獻了28%的營收和利潤。
創建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十年來,安徽省發揮企業家主帥、企業主體、政府主責作用,堅持以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大力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行動,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
創建智能語音、玻璃新材料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總量占全國1/10、居全國第3,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48家,上線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科創板塊”,入駐服務商2.7萬余家,服務企業5.8萬余家,發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2萬余條。開展產學研用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首批76項“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已完成近1/3、其中8項技術產品打破國外壟斷。新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1802個,整合“三首一?!闭?,積極推動創新成果轉化,一批“三首”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累計建設5G基站7萬余個
十年來,安徽省聚焦“工業互聯、智改數轉”,持續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設立10億元資金、200億元基金,省內重點培育平臺130家,其中工信部試點示范30個、位居全國前列。
累計建設5G基站7萬余個,實現5G網絡地市主城區全覆蓋。工信部對安徽省創新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大力開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四化”改造,每年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6.2%。扎實開展機器換人“十百千”行動,累計推廣工業機器人近3.8萬臺,建成省級智能工廠175個、數字化車間869個,減人、節能、降本、增效十分顯著。
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9家
十年來,安徽省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工業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在全國率先實現30萬噸及以下小煤礦全部關閉。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下達安徽省“十三五”鋼鐵去產能任務。引導推動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推動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含淘汰)110臺,減少原煤使用量43萬噸,有力促進了污染源頭減量。大力實施節能環?!拔鍌€一百”提升行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1.3%,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增長20%左右,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7.2%,實現能耗降下來,產業抓起來。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9家、居全國第6,綠色設計產品410種、居全國第2,綠色園區14個、居全國第2。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