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安徽創業有哪些政策“干貨”?什么創業平臺可以“一展身手”?能得到哪些貼心的創業服務?7月27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于近日出臺《創業安徽行動方案》,提出“皖創22條”,著力解決創業主體不活躍、創業平臺不多元、創業能力不夠強、創業融資不通暢等問題。
重點扶持高科技領域創業
科學技術是創新創業的根基,科技工作者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方案提出,每年支持高層次創業團隊1000個左右,其中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0個以上,同時提出一系列鼓勵支持科研人員創業的舉措。
在創業領域方面,聚焦扶持高科技領域創業。鼓勵圍繞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進核能、下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新型顯示、6G網絡技術、深空探測、商業航天、類腦科學、質子醫療裝備、大數據等領域開展創新創業,引進高精尖創業團隊,打造高科技產業發展集聚區。瞄準產業鏈短板弱項,突出“卡脖子”技術,突出關鍵設備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工藝和軟件開展創新創業。
在創業主體方面,對優秀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省級天使基金優先支持。給予招引優秀創業團隊的社會中介機構一次性獎補。高校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3年內可保留人事關系,離崗創業期滿后創辦企業尚未實現盈利的可申請延長1次,延長期限不超過3年。
在創業平臺方面,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業孵化鏈條。高水平打造“科大硅谷”“中國聲谷”“中國視谷”等示范引領型創新創業平臺。在國家級高新區,探索柔性引進國外高端人才領銜設立離岸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通過搭建多元創業平臺,扶持科研人員創新創業。
引進創業教育機構為創業者“賦能”
很多人有創業之心,但能力不及,創業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在《創業安徽行動方案》中就提出,注重加強創業者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著力打造特訓營、導師團、大賽路演、創業研究院等多位一體的培訓、培育和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創業者創業實效。
據介紹,安徽將培育高水平創業教育服務機構。瞄準世界前沿,高水平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商學院。遴選認定一批省級創業研究院,省級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招募一批“筑夢”創業導師,打造創業服務示范區。大力發展綜合性創業服務機構,鼓勵引進戰略咨詢、知識產權代理、檢驗檢測、會計、律師、評估、融資、仲裁等高端服務機構。
同時開展多形式的創業培訓模式。面向不同群體,開展補貼類創業培訓、“創業安徽訓練營工程”、“未來新徽商特訓營”,幫助拓展視野,提升決策、經營和管理能力。打造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提高創業者利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
此外,安徽還將輔導有潛力創業企業加速成長。實施企業加速成長“千里馬計劃”,指導培育具備百億市值潛力的“千里馬”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企業“導師、輔導員、聯絡員”團隊,形成“挖掘+培育+服務”工作體系,梯度培育高成長企業。
搭建平臺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
創業離不開良好的創業環境。按照方案,安徽將通過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吸引和感召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團隊和年輕人才來安徽創業。
據介紹,安徽將依托“皖事通辦”平臺設置創業安徽板塊,將創業服務納入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拓展安徽省創業服務云平臺功能,完善省“1+16+X”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體系。
同時,組織多元創業活動,比如舉辦“周六創業課”,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論壇、展覽展示、融資對接等主題活動,辦好“1024開發者節”、“雙創”活動周。發揮長三角區域公共創業服務聯盟作用,鼓勵各地成立創業者聯盟、創業服務協會,強化創業資源交流共享。
按照方案,到2025年底,安徽將形成創業環境一流、創業主體活躍、創業成果迸發、創業氛圍濃厚的新格局。每年新增市場主體100萬戶以上;培育省、市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左右;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等創業者10萬名以上,支持科研人員等創業者1萬名以上;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孵化載體100個以上;開展創業培訓10萬人以上;新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10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力爭50%左右設區的市達到國家級創業型城市標準。
張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