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12日,黃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黃山市中心城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預公告》,擬于2022年7月-9月期間出讓中心城區9宗國有建設用地。
根據“預公告”,對其中的屯溪黎陽鎮的老屯溪一中周邊地塊(即黎陽老街的上街區域),規劃方案要求該地塊原有的4處不可移動文物和一處古民居統一遷移至地塊東側的商服用地,集中異地保護文物必須保留原有建筑風貌、且不得改變原有建筑空間形態。
黎陽老街位于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新安江支流率水河畔,以前長有1000多米,從屯溪率水大橋往下到屯溪老大橋的西鎮街頭為止,街區與縱橫交錯的巷弄形成村居格局,街道南北多小巷,北有爐廠巷、打鐵巷、財神廟、三觀殿、大圣廟、后底溪,南有獄門巷、寧家巷、邵家巷、陳家坦、天燈巷,沿河舊有九相公廟祭祀汪華第九子,有傳統祭祀集會“太子會”,抗戰時期皖南行署駐此,愛國將領、皖南行署主任戴戟就在這里上班 。
根據街道方位,分為黎陽上街、黎陽下街(有說分為上、中、下街)。據街上老人說,上下街以休寧到屯溪并匯入新安江的率水流向來定,上游為上街,下游為下街。屯溪率水大橋到老屯溪一中背后的黎陽上街,就是這次公示中擬拍賣的老一中周邊地塊。
黎陽的歷史早于屯溪,早在公元208年,設犁陽縣(后改為黎陽),屬新都郡。562年,黎陽縣兩度并人海寧(今休寧縣海寧)縣。此后,雖還有變更,但總體上屬休寧縣,屯溪是黎陽鄉的一個都(古時村莊別名)。唐宋以來,黎陽一直是皖浙贛邊陲商業中心和新安江碼頭重鎮,所以有"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陽"之說。
黎陽老街分上黎陽和下黎陽,老屯溪一中的學生公寓樓上首原有一座古路亭叫“新亭”,便是上下黎陽分界線,老屯溪一中也是老街的邵氏祠堂改建的。黎陽街兩側以前有不少巷弄,縱橫交錯,幽深古樸。以前,黎陽老街的主街和巷弄分布兩三百幢明清、民國等各時期的古民居建筑。
上世紀80年代的黎陽,當時石板路完整而古樸。朱英壽/攝
2005年5月,黎陽老街區綜合改造開發正式啟動,從屯溪老大橋西鎮街口到老屯溪一中操場后這一段的老街列入拆除范圍。當時,著名徽學專家、黃山學院教授方利山建議,黎陽老街區緊靠率水,青石街巷兩旁矗立著200多幢古民居。黎陽有諸多歷史遺存。對黎陽的開發應以保護為主,在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建筑的基礎上利用。不過,黎陽街的下街仍被拆除,古建筑、街區、巷弄被拆除,僅留下十來幢古建筑,結合現代建筑打造成了商業文旅街——黎陽in巷。
2008年,黎陽街拆遷時。朱英壽/攝
同時,黎陽街的黎陽鎮原政府到率水橋段也拆除開發。屯溪一中搬遷以后,2017年開始,老屯溪一中周邊地塊啟動棚改拆遷啟動,黎陽上街及附近區域納入拆遷范圍 。此后,納入拆遷區域的大部分現代建筑先后拆除。當時,黎陽上街的街道和古民居建筑何去何從,再次引起很多人關注,有專家學者和市民建議將黎陽中上街和黎陽in巷作為整體文旅街區開發,對古建筑街區保護和整修、修復,從而把黎陽街區規劃為完整的徽州老街景區,將商業老街(屯溪老街)、非遺民俗旅游街區(黎陽老街)、小龍山及龍山寺(民俗文化區)、茶文化區等在內的旅游景點形成線,結合市區的娛樂休閑特色打造屯溪文旅品牌。
據2018年9月14日的黃山晨刊報道,屯溪區黎陽鎮政府時任副鎮長江波告訴該報記者,黎陽鎮將以古徽風貌保護和新型業態升級并舉,繼續鞏固優化黎陽老街區域徽文化特色商業街區,逐步延伸發展率水橋北岸西側沿河地塊,借助徽文化長廊等周邊優勢資源,以黎陽水街為軸心鏈接三大業態,構建黎陽古鎮徽文化展示及旅游商貿綜合體。
資料圖
資料圖
不過,按照這次公開的規劃方案,屯溪老一中周邊地塊(黎陽上街區域)分為兩個區塊,其中A區塊為住宅用地,為63.84畝,要建成商業住宅區。B地塊為商服用地,為4.01畝,上述的4處不可移動文物和1處古民居,就統一遷移到地塊東側的商服用地內,也就是B地塊。
拆遷時的老條石。資料圖
近年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曾對該地塊多次探訪,7月13日,記者再次探訪并拍攝了地塊及地塊上古民居建筑的現狀情況。
歷史上,屯溪曾經有隆阜老街、黎陽老街、陽湖老街、柏樹老街、屯溪老街、屯溪河街,以及其他一些比較小的老街巷,歷史街區和明清建筑與新安江相互依托,形成了皖南徽州屯溪重鎮的獨特城市山水人文風貌。現在,屯溪還有屯溪老街和隆阜老街,另陽湖老街外邊溪部分保留較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