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區陽湖鎮靠近新安江岸,有一處陽湖外邊溪明清古街區,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并和屯溪老街、黎陽老街成為屯溪三江口的核心人文資源。2018年開始,有企業對外邊溪古街區進行文旅開發。日前,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實地探訪看到,該項目已經停工較長時間,古街區及古民居建筑內荒草遍地,一片荒涼。
據了解,屯溪陽湖街和黎陽街、屯溪老街(河街)等一樣,都是古徽州商業興盛時期,依托新安江水運貿易而興盛的商業街與居民區,外邊溪是陽湖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清代之后茶葉貿易集中地,是屯溪茶務都會的地標。其中,外邊溪階級頭巷弄,以前是陽湖正街和外邊溪通往新安江碼頭(古埠頭)的主要巷弄,路兩側都是商鋪。后來,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交通形式的改變,新安江水運衰敗,包括外邊溪在內的徽州沿江古街區賴以興盛的商業式微,主要是居住功能。
早在2005年,黃山市在新安江畔建設南濱江景觀大道時,遇到外邊溪街,經查,外邊溪及附近擁有清代古建筑共32幢,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黃山市區罕見的水埠古街。當年10月份,上海同濟大學專家組在對屯溪南濱江景觀大道設計調研時,認為陽湖外邊溪街具有保護價值,建議盡量保護,做規劃時也要求不要輕易拆遷。不過,當地政府經過研究,為了道路建設需要還是決定拆除這一處古建筑群。隨后,居民紛紛搬遷,街口的第一幢建筑開始拆遷。當時,此事引起黃山市諸多徽文化學者、社會人士高度關注,紛紛建議留下這處古街區村落,黃山市政府時任市長李宏鳴得知后隨即現場調研,詳細聽取相關專家意見,認為這一老街和屯溪老街、黎陽老街等都是古徽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予以保護。最終,剩下的31幢古民居“死里逃生”。此后,為了保護該處古建筑群,南濱江大道通過此處時寬度有較大調整。
近年,外邊溪的部分古建得到修復,街巷肌理和環境衛生得到了維護。2018年8月15日,黃山市原城規局發布了《關于陽湖外邊溪地塊(徽州坊一期)規劃方案的公示》。2019年11月20日,黃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徽州坊一期項目規劃方案調整的公示”。徽州坊項目位于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陽湖的南濱江路南側,一江園小區西側,項目地塊總用地面積16053平方米(分為A、B兩個地塊),用地性質為商服用地,建設單位為廣安控股(黃山)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該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189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3645平方米。A地塊主要為保留古建筑、新建仿古建筑(2-3層)和精品酒店(3層),B地塊為保留建筑和新建藝術中心(4層),項目規劃方案該局于2018年8月批復。此后,項目開始實施,部分古民居及近代建筑得以修復、改造、提升。
5月4日下午,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來到陽湖街,才知道徽州坊項目已經停了。此次,記者從屯溪二中門前道路進村,二中門口右拐,就是外邊溪古民居建筑群片區,路被施工擋板堵住了,翻墻走荒草地進入外邊溪內,荒草遍地,草深沒膝,古民居掩在荒草中,很多雜草與人等高。2020年初的時候,這里還很有生機,古民居及巷弄都修繕修整得干干凈凈。看完外邊溪內的巷弄和民居,擋墻擋路,又返回,再從陽湖正街的階級頭往下,進入外邊溪的階級頭巷弄,遇到了項目工地的保安,說項目已經停了有一段時間。
此外,2019年底到2020年,為了進行棚改等項目,屯溪區曾對陽湖街部分區域進行拆除,有徽州古民居被拆,其中包括掛牌歷史建筑。此后,經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報道后,當地叫停拆除古建,并承諾剩下的不是歷史建筑及文保單位的徽州老宅也不會拆除。此次,記者現場查看時,發現多幢徽州古建筑確實得以保留,但是因為地塊問題,這些老宅暫時也沒有有效保護利用,很多古民居處在荒草遍地環境,有的本身就有毀損,在風雨飄搖中日曬雨淋。
黃山市的多位徽學專家認為,千年以來,屯溪是古徽州的商業重鎮,也是黃山市中心城區。目前,黃山市正在積極推動屯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屯溪的徽州人文資源的保護利用受到格外重視,作為屯溪三江口重要人文資源,屯溪陽湖街殘存古民居及外邊溪現狀,迫切需要得到改善性保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