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安徽新聞 ?

舌尖上的安徽非遺| 吳江:藏在“小紅頭”中的味覺記憶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形似蟠桃、頂部用食用色素染紅,可以蒸、炒、炸,吃到嘴里滿滿的桂花香……這就是廬江人民再熟悉不過的“小紅頭”了。作為“小紅頭”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之一,吳江在繼承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讓“小紅頭”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和營養需求。在他眼中,這不僅是一道傳統美食,更是廬江的本土文化符號,為了將“小紅頭”傳統制作工藝繼續傳承下去,吳江依托小紅頭制作技藝傳習基地,招收學員、傳授技藝,使這一地方特色傳統名點代代有傳人。

吳江(右)正在制作小紅頭。

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

“小紅頭”始創于清光緒八年,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國營廬江縣飲食服務公司的招牌點心食品。“姑姑就在這個公司上班,所以我從小對‘小紅頭’特別熟悉,當地人也喜歡叫它油糖燒麥。”吳江說,28 歲時,他進入餐飲行業,直到2008 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才意識到要把“小紅頭”的傳統制作工藝傳承下來。

作為廬江的地方特色小吃,“小紅頭”主要流行于廬江縣廬城鎮城區、西門崗灣社區等處。然而,想把“小紅頭”做得好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兒。

“小紅頭”的外皮是由上等面粉搟制而成,餡料由大饃屑與肥膘肉,以及糖桂花、金桔餅、青紅絲、白糖、核桃仁等混合發酵。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小紅頭”的原汁原味,吳江要從每一個環節進行把控。“大饃選用上等小麥,發酵的時候不能用普通的酵母,而是用我們自己的‘老面’,這樣才有面香味。”吳江說,做成大饃后,需要打成饃屑,再與肥膘丁混合做成面皮。搟面皮也是個技術活,吳江記得,最初學搟皮的時候花費了不少時間,不僅要搟成直徑6 厘米左右的皮子,皮邊還要呈現荷葉形的褶皺。只有這樣,封口的時候才能捏成石榴花的形狀。

那么,如何讓“小紅頭”保留獨特的桂花香味呢?多年來,吳江一直堅持自己做糖桂花餡料,并開辟了百畝金桂花種植園。每年中秋節前后,是金桂花采集的黃金時期,金桂花肉厚、香味濃,再加上吳江獨特的二次發酵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桂花香。最后,加入青紅絲、金桔餅、核桃仁等混合成餡,包入皮中,封口時點上食用色素或是紅色果醬,一個石榴花形狀的“小紅頭”就完成了。

吸引年輕人來學技藝

吳江常說,像“小紅頭”這樣的老傳統、老手藝不能丟。“很多廬江人都是從小吃到大,在外工作的廬江人回老家,走之前都會帶許多‘小紅頭’。”吳江認為,“小紅頭”蘊含著廬江人對過往的味覺記憶,更是這片水土孕育出的文化符號。

因此,這些年來,他雖然也嘗試了一些改進方法,但還是傳統的“小紅頭”制作工藝更受歡迎。“‘小紅頭’叫做油糖燒麥,它的特點就是既甜又油潤。”吳江說,之前,他為了減少油、糖的比例,讓“小紅頭”更加健康,曾經嘗試過不使用豬膘肉做皮,或是增加板栗、芋頭、豆沙等口味的餡料,但做出來的成品不夠香甜,不是當地百姓記憶中的味道。既然老百姓最認可的還是傳統手藝和味道,吳江便下定決心將這一傳統制作工藝傳承下去。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各種方便食品、快餐食品的沖擊,許多傳統名點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小紅頭’的銷量也不如以前了。”吳江說,在當地,一些制作“小紅頭”的手工作坊處于停業或者半停業的狀態,有的手工藝人則選擇另謀出路。“我已經50 多歲了,作為一名餐飲人,一名從事‘小紅頭’傳統制作的手藝人,我想為下一代的手藝人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如今,吳江的酒店內開設了“小紅頭”技藝傳習班,許多有興趣的年輕人在這里學習“小紅頭”的制作技藝。他還先后投入專項資金,對傳統工藝進行了多次技術改造,并研發了“小紅頭”重要配料“糖桂花恒溫窖漬工藝”“饃屑二次酵室處理工藝”等。“其實,除了大家熟悉的‘小紅頭’,廬江還有‘大米餃’,這‘一大一小’都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小吃。”吳江說,希望通過他這樣的傳統手藝人,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廬江、了解廬江的歷史人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639900
如文中采用圖片無法聯系上作者,請通過baoliao@ahwang.cn與本網聯系,提供姓名、聯系電話、銀行卡號、開戶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相關閱讀

舌尖上的安徽非遺| 蔣光明:“蓑衣毛豆腐”傳承經典

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提起黃山美食,呈坎毛豆腐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道傳統名菜。

舌尖上的安徽非遺| 王洪其:小小羊蹄闖出“大名堂”

臨泉水晶羊蹄因口感香糯,被人們所喜愛,今年41 歲的王洪其已經與羊蹄打交道幾十年。每天凌晨四點多,王洪其都會準時起床,前往家附近的市場,精心挑選當天的羊蹄、羊肉等食材。

舌尖上的安徽非遺| 張建軍:水碗入席吃出幸福

位于206 國道合安公路線上的桐城古鎮大關,有一個以水碗命名的美食。它風味獨特,工藝考究,在當地有“無水碗不成席”的說法。

舌尖上的安徽非遺| 錢德明:鴨腳包吃出新“花樣”

外表色澤橙紅,聞起來鮮香四溢,口感頗為筋道。在宣城,水陽鴨腳包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鴨掌中包著兩顆鴨心,再用鴨腸包裹,蒸熟之后即可食用。

最新!安徽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47項,其中新入選項目131項、擴展項目16項),并印發《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县| 元江| 丰都县| 旬阳县| 临漳县| 麟游县| 栖霞市| 囊谦县| 中江县| 丹寨县| 华阴市| 安仁县| 海口市| 东港市| 濉溪县| 南靖县| 博野县| 廉江市| 若尔盖县| 大厂| 合川市| 林甸县| 河北区| 万年县| 宁河县| 鱼台县| 南陵县| 扬州市| 沙田区| 朝阳区| 嘉善县| 禄丰县| 新龙县| 寿阳县| 桦甸市| 广德县| 鸡西市| 英超| 红安县| 抚州市|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