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春天來了,公園和綠化帶里的植物們長得郁郁蔥蔥,一些人也把目光投向這里,將其當成挖野菜、采春鮮的寶地。這些年“紅傘傘,白桿桿”等有毒菌類不能隨意采摘食用的觀念已經廣為人知,但對于同樣具有迷惑性的野菜來說,不少樂于嘗鮮的人們還沒有太強的風險意識。在安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楊青山看來,不少野菜安全采摘的門檻都比較高,身邊就有因錯認了野菜品種吃下肚中毒的情況。如今,隨著栽培技術的進步,想吃春鮮的老百姓不妨去菜市場里看看,也能炒出一桌鮮美的春味來。
路邊野菜并非綠色環保
這段時間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公園和綠地里各種野菜也長得很旺盛,記者注意到,一些熱衷挖野菜的市民們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劉阿姨就是其中一位。這幾天在小區外的一大塊綠化帶里,她采摘到了一些野薺菜和蒲公英。“薺菜沒多少洗干凈炒個雞蛋,蒲公英曬干了,準備泡水喝。”在她看來,后者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小區里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不少人都喜歡泡著喝一點。劉阿姨告訴記者,農村這些野菜隨處都是,城市里會少很多,在她們老一輩的觀念里,這些野菜還是很有營養的,又不用花錢買,能碰到的話難免想采一點回家。
為什么有人熱衷采摘野菜?劉阿姨給出的理由可能代表一些人的想法。在楊教授看來,目前這個群體的確老年人偏多,他們一方面認為野菜是綠色的,另外也是鍛煉身體親近自然的機會。但事實上,對于長在綠化帶和公園里的野菜來說,它們并不綠色環保。比如馬路邊的綠化帶吸附大量的汽車尾氣,這里的野菜容易重金屬超標。此外,在一些公園內,植物需要定期維護管養,野菜或被噴過除草劑等,顯然與綠色也不太沾邊。“野外郊區的野菜要好一些,就城市來說,受到污染的野菜吃下肚,不但不健康,甚至還會吃出疾病來。”
識別錯了還有中毒風險
記者了解到,這個季節常見的野菜有蒲公英、馬蘭頭以及絞股藍等。如果在農村生活的經驗不足,很多野菜會被錯認。比如絞股藍是一味中藥,有降血脂的功效,可以曬干泡茶。楊青山教授告訴記者,它很容易與另一種植物烏蘞莓混淆,后者有祛風通絡的功效,兩者完全不相同。對于風險群體來說,錯認并食用,就有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另外常見的野菜還有水芹菜,它與長在水邊的一種植物石龍芮也比較相似,“石龍芮葉子光光的,有一定毒性,內服是不安全的。”
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識別錯的野菜下了肚,還會造成中毒的風險。楊教授身邊就有一個案例,去年他有朋友去野外玩,錯把石蒜科的蔥蘭當成了野韭菜,拿回去炒了吃一家三口都中毒進了醫院。“蔥蘭里含有一種生物堿,是有毒性的,吃多了會導致中毒,少量食用也會造成腹瀉等。”
培植野菜同樣可以嘗鮮
在楊教授看來,對于一些備受推崇的有功效的野菜,個人把握不住使用量,如果在沒有醫生的指導下長期服用,可能還會造成不同的損傷。“就拿蒲公英來說,它是寒性的,對于有些群體可能會誘發其它的疾病。”而且中醫講究的是配伍,藥物的功效也不是體現在單味藥上。
說了這么多并非要打消大家嘗一嘗春鮮的積極性。記者了解到,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常見的野菜都能在菜市場里找到了。“現在水芹菜在安慶、廬江都有水培,香椿頭、菊花腦等在很多地方的大棚里也有培植的。”楊教授表示,從口感上來說,水培的水芹菜經過技術處理,吃起來反而更嫩一些。那么野菜的是不是會更有營養一些,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大差別。“口感上,野菜的味道或許更接近自然,但是辨別錯了就有危害性,或者有污染。菜市場買的一般不會錯,也挺不錯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