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月8日(正月初八),安徽阜陽氣溫降至零下,阜陽站內人聲鼎沸,一派熱鬧景象。上午11點20分,客運值班員周曉曼用手擦拭了一下額頭滲出的汗珠,然后,匆忙將午飯放在微波爐里,利用“熱飯”的幾分鐘,她轉身又回到了“潁州情”雷鋒服務站的崗位上。每年都是如此忙碌,這是她在崗位度過的第15個春運。
在阜陽站母嬰候車室,周曉曼貼心照料嬰兒。
11點22分,一陣嬰兒哇哇大哭聲在候車室響起。一位身背褐紅色雙肩包的女子,雙臂彎曲抱著孩子,左右“搖晃”,旁邊一名男子緊皺眉頭,“躍躍欲試”的手剛抬起來,便又放回了拉桿箱的把手上。這一幕引起了周曉曼的注意。她主動上前詢問,得知旅客石成美和湯帥都是“00后”,打算乘坐Z186次列車去往山東菏澤鄄城縣,這是他們第一次帶著不到9個月的寶寶出遠門,由于缺乏經驗,孩子一哭,他們就不知所措。
1987年出生的周曉曼有帶孩子的經驗,她熟練地將嬰兒抱過來,帶領二人來到母嬰候車室。“尿不濕已經不能用了,需要更換一下。”她發現嬰兒使勁翻扭身體、腳亂蹬,憑借經驗,便用手摸了一下尿不濕。她把孩子放在嬰兒床上,彎著腰,用手護著寶寶,防止碰到床的邊角,石成美負責解開孩子衣服,隨后,周曉曼便麻利地用濕紙巾幫寶寶清理干凈,換好尿不濕。“原來,孩子拉臭臭了。”湯帥靦腆一笑。
11點45分,周曉曼帶領他們通過綠色通道走進列車車廂。“謝謝你,要不是你的幫忙,我們要一路‘囧途’了。”臨走時,他們不斷表示感謝。此時,已經忙碌一早上的周曉曼使勁后仰了幾下身體,用拳頭捶了捶不舒服的后背。
11點55分,回到休息室的周曉曼從剛才的微波爐里取出飯來,為節省時間,便吃起了這頓“溫飯”。“周值班,有旅客行動不便,需要服務站幫忙。”電臺里傳來呼叫聲,她把手里的筷子放下,直接吞下嘴里的飯,一路小跑前往服務站。“K5722次列車快到了,我現在就送你們去站臺。”氣喘吁吁地周曉曼發現尋求幫助的旅客劉本信乘坐的阜陽開往邳州的列車快要到站了。她讓劉本信負責拿行李,自己推輪椅上車。
周曉曼推輪椅送老人劉本氏進站上車。
在綠色通道上,周曉曼與他交談后得知,原來,家住臨泉縣土坡鄉的他和妻子徐秀榮要去江蘇邳州,但年過百歲的母親劉本氏坐輪椅不便,需要車站工作人員幫忙送上車。站臺上,為避免人群碰撞老人,周曉曼小心翼翼地推著輪椅,等把老人送上車廂,扶到座位,她已是滿頭大汗,防疫面罩上都起了一層霧氣。當周曉曼和列車長做好重點旅客交接,正準備走的時候,老人劉本氏緊緊握住她的手,眼睛早已濕潤,不斷點頭感謝。
周曉曼耐心地為旅客答疑解惑。
12點16分,在周曉曼返回候車室的天橋上,又被幾名旅客“攔”住,咨詢列車停靠站臺位置或乘車疑問,她耐心地一個個回答,時不時擺出手臂向旅客詳細指明站臺方向。12點30分,周曉曼回到休間室,把剩下的“涼飯”重新放回微波爐里加熱,10分鐘后,“狼吞虎咽”解決午飯的她,轉身又投入緊張的春運服務工作中。
作為全國著名勞務輸出集散地之一的安徽阜陽,春節過后,當地人紛紛開啟返程之路。2月8日,阜陽北直屬站單日發送旅客80557人次,同比增長40.0%,其中,阜陽站發送28249人次。在行進的春運中,許多像周曉曼一樣的鐵路人,堅守一線,忙碌著,奉獻著,服務好每一位旅客的出行。
張續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