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4日,2022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黃山市委七屆二次全體會議召開,通過相關《決定》和《決議》,進一步明確黃山市發展目標,部署全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
“當務之急,是落實、落實、再落實。”黃山市委書記凌云在會上講話時開篇明意,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起跳、奮勇爭先,譜寫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新篇章。
凌云通過PPT演示的方式,用45頁的文字圖表與數據,分析黃山發展不足與優勢所在。其中,具體深入的剖析了黃山發展經濟現狀與全省平均水平、省內相關地市、長三角地區城市的差距。一串串具體數字、一行行形象文字,直白而犀利,坦率地曬出了黃山存在的不足之處,讓與會者深受觸動、凝神深思。同時,凌云通過生動具體的數據與表述,詳細分析了黃山市具有的歷史人文、地理區位、綜合交通、生態環境等四大發展優勢,以及今年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鼓勵黨員干部與群眾要樹立發展信心,在新的一年繼續奮發崛起。
樊成柱/攝
她說,這一年來,黃山市的這些優勢被挖掘整合利用,經濟社會發展已呈現很多喜人的趨勢變化,正在不斷刷新外界對黃山的固有印象和認知。一年來,黃山和徽州兩個頂流IP破冰出圈,中外文化創意產業安徽發展大會、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暨生態產品博覽會等25場重大活動輪番上演,相繼斬獲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等10余項國際國內榮譽,榮獲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五連冠”,成為全省唯一三捧“長安杯”城市,“看黃山的”正成為一種轉變和共識。
一年來,“創意黃山”建設全面推進,“雙招雙引”風生水起,九大新興產業破題推進,2000余批次客商前來商洽考察,立頓茶葉等502個項目相繼落地,引進百名博士入企合作或掛職,一大批80、90后青年人才在此創業追夢,黃山成為長三角第五大高鐵樞紐,“全面融入長三角、對接京津冀、鏈接大灣區、走向全球化”開放大格局加速形成,“到黃山去”正在成為一種現象和趨勢。
一年來,“四千工程”扎實推進,體悟實訓爭先恐后,黃山的干部視野打開了、格局提高了、能力增強了、激情迸發了,動起來、跑起來、走出去、沉下去的干事狀態愈發濃厚,“有黃山樣”正在成為一種標簽和氣象。
凌云稱,黃山市既要看清差距、又要看足優勢,既要特別清醒、又要特別自信,把握新風口、拿出新狀態、拼出新局面。差距逼人奮起,必須增強危機感。如果把黃山市放到長三角比較,差距則更大,在白熱化的區域發展競爭中,標兵越跑越快,追兵越趕越急,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只有苦干實干拼命干,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跟上步伐、實現超越。優勢催人奮發,必須增強使命感。正視差距是為了保持清醒、防止盲目樂觀,看清優勢是為了鼓足干勁。要激發有一必爭、有冠必奪的奮進姿態,擺脫坐井觀天、小富即安的中游心態,干出不俗業績、闖出新的天地。黃山市要把自身發展放在全國全省的大格局中去定位,放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來審視,事事堅持“跳起來摘桃子”,每一名黨員干部要以“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勁頭干事創業,把工作做到精致、極致。
據知,經綜合考慮,黃山市今年經濟增速已確定,延續了去年增幅高于全省、長三角平均的積極態勢。凌云要求,各地各單位都要按此謀劃自身發展,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實事求是、精準測算。要自我加壓、奮力跳一跳。要扎扎實實抓產業、抓實體、抓招商,推動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增長、質的提升。
黃山市已經確定今年要抓好“十大行動”。具體是:有效投資攻堅行動、六業千億鄉村產業振興行動、九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行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推進行動、改革開放深化拓展行動、城鄉品質提升行動、山水人文保護提升行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落實行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行動、政治生態優化行動。
凌云要求,在工作推進中,任務要實,各地各單位要細化任務分工、健全推進機制、領導要以上率下。近期,黃山市將啟動新一輪雙招雙引攻勢,還將召開干部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動員會,傳遞項目為王、項目至上的強烈信號,全面打響有效投資攻堅戰。
凌云稱,現實工作中,黨員干部要杜絕“四熱四冷”。即“熱在上層、冷在下層” “熱在牽頭部門、冷在其他部門” “熱在概念、冷在內容” “熱在前面、冷在后面”。要抓項目謀劃、要抓項目招引、要抓項目落地。建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服務制度,簽約項目要加快落實開工條件、開工項目要全面提速建設進度、在建項目要早日運營達效,用目標倒逼責任、用時限倒逼進度、用督查倒逼落地。
凌云表示,黃山市要把抓落實體現到促進共同富裕上,包括大力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工程,推進城鎮低收入群體關懷計劃,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聚焦農村居民增收致富,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培育壯大“田園徽州”公用品牌,發展鄉愁經典產業,提升農旅融合效益,鍛造更多經濟強村。要把抓落實體現到為民辦實事上,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切實解決學位、床位、車位、廁位等群眾關心問題,確保在教育集團化辦學、醫療高品質服務、城市數字化轉型、安全生命線工程、改善人居環境、防汛抗災體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讓群眾感受到家門口實實在在的變化。
“新安眼”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作者: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