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連接安徽省蕪湖市與江蘇省南京市的重要通道——寧蕪高速改擴建項目實現突破性進展。全線兩個關鍵控制性工程,即姑溪河特大橋、青山河特大橋在12月30日先后順利合龍,標志著該項目向著2023年通車的目標更進一步。
記者從施工方了解到,該項目是連接安徽省皖江地區與蘇南、上海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重要通道,起點位于皖蘇省交界處,終點位于蕪湖樞紐互通立交。路線全長49公里,項目投資概算69.22億元,全線共分為3個路基標段。其中位于馬鞍山市當涂縣的第二標段由中交二航局承建,標段范圍內包括17公里長路基路面,68座涵洞,2處互通,24座中小橋梁,以及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姑溪河特大橋及青山河特大橋。
兩座特大橋均采用下承式鋼箱系桿拱橋結構。其中姑溪河特大橋全長2079米,主跨138米,因上跨姑溪河,地方海事要求臨時支架需預留通航孔,孔徑達52米,接近兩個標準籃球場的長度。“如何有效應對52米通航孔對梁體應力、變形的影響,是個大難題。”項目負責人肖厚軍談到,項目團隊前期進行了十余次方案討論及優化,先后3次組織國內橋梁專家召開評審會議,制定了詳盡可行的施工方案,最終明確了通航孔處主梁采用懸臂吊裝,先主縱梁合龍,后橋面板合龍的施工工藝。
姑溪河特大橋主梁吊裝根據航道部門要求,公告封航時間為40天。但因今年降雨少,姑溪河水位低,導致浮吊及鋼梁進場時處處受阻,首榀鋼梁起吊時間為11月24日。吊裝期間又受到大風、雨雪等惡劣天氣影響,且迎來疫情放開后的第一波高峰沖擊,實際施工時間僅有36天。這短短36天,姑溪河特大橋主跨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華麗轉變,同時實現了主橋高精度合龍。
青山河特大橋全長1071米,主跨160米,考慮到青山河河床淺,大型浮吊難以進入施工區域,項目部經過多次方案優化調整后,采用拖拉滑移施工工藝,即在南岸設置鋼梁拼裝平臺,采用280噸汽車吊將主梁節段吊裝至滑移支架,通過千斤頂將主梁拖拉滑移至北岸,逐節段滑移完成后,最終在南岸端橫梁處進行合龍。
兩座特大橋主梁合龍后,將開始梁上搭設拱肋支架,繼而進行拱肋及吊桿安裝作業。待拱肋及吊桿安裝完成后,進行橋面附屬設施施工。兩座特大橋新建橋梁預計2023年5月底通車,屆時將封閉老橋進行維修加固作業。
G4211寧蕪高速皖蘇界至蕪湖樞紐段改擴建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項目,對完善區域交通路網、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守印 盛浩宇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