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茶罷一塊糖,咽而即消爽,細嚼丹桂美,甜酥留麻香”,說的就是酥糖,酥脆香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12月27日凌晨3點多,夜幕下的郎溪縣新發鎮東夏社區一片寂靜,但此時東夏和順糕點坊的燈已經亮起來,作坊內陣陣飄香,店主徐和生和妻子正在趕制酥糖。
桂花酥糖是郎溪縣特色傳統糕點之一,有著悠久的生產歷史,也是很多人在置辦年貨時不可或缺的傳統味道。年關將至,濃濃的年味蔓延開來,用紅紙包裹著的桂花酥糖,成為記憶里久遠的年味。
“臨近年底訂單較多,我們得加班趕制酥糖,不能耽誤了客戶的取貨時間。”雖然每天辛苦,但徐和生臉上卻洋溢著甜甜的笑意。
在加工作坊里,軟硬適中的麥芽糖在徐和生手中變化著形狀。麥芽糖被拉扯均勻后,酥糖的制作便正式開始了。“桂花酥糖制作過程非常講究,原料主要有麥芽糖、炒熟的面粉、芝麻粉等,其制作工藝分為六個步驟:加工芝麻、熬糖、拉折糖與芝麻的混合物、切成品、粘糖和包裝。”據徐和生介紹,要保持麥芽糖黏性,還不能讓其粘案板,這需要他們在快速地掃去表面粉的同時,不停地揉搟糖團。不一會兒,糖團在徐和生張弛有度的雙手下開始有了韌勁。很快,糖團成條,按壓,上粉,再用竹制搟面器一點一點按壓。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柔軟韌勁的糖條便成了糖餅。下一步工序還是撒粉,徐和生慢慢地、細細地往糖餅上撒粉,“這酥糖美味與否,有關鍵兩點,其一便是這酥糖粉。”
40分鐘過去了,最初的麥芽糖餅經過徐和生的巧手,變成了案板上的8個糖條。接下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上餡料工序,芝麻、白糖、桂花、紅果兒等餡料被裝進漏斗里、均勻地散落在糖條上,通過揉搓,被包裹在香軟的糖條中。隨后,徐和生再拿出木條進行固形,再次撒上一層粉,最后切刀成型,酥糖基本完工。
接下來的包裝全部由他的妻子來負責。只見她利索地用小鐵鏟將四塊酥糖包進一張紅紙里,這樣好吃的酥糖就制作成了。
“她家酥糖好吃,實實在在的,里面有芝麻粉,原汁原味的,沒摻一點假。我每年從上海回來,會在她家買酥糖帶到上海。買了大概有四五年了,我朋友都說好吃。”顧客夏祝蘭說。
從17歲在糕點坊做學徒到現在,58歲的徐和生和桂花酥糖的緣分已有40余年。“這種傳統手藝越來越不被看好,如今在整個東夏社區也就2家。”徐和生說,他希望能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希望有年輕人來學,讓酥糖香甜的味道永不消失。
余克儉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