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懷寧縣月山鎮百子晴嵐山下,沿著一條彩虹柏油路,來到月山鎮奇隆村,這里村容整潔、民風淳樸,是月山鎮集體經濟強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潘炳貴作為奇隆村黨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是他帶領“兩委”班子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手藝人”變身“興農人”
潘炳貴在上世紀90年代是一名普通的瓦工手藝人,但他卻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除了在工作中用專業的手藝服務好客戶,他還有一副熱心腸,村里有什么事要幫忙的,他都第一個上前,為此也收獲了村民的贊不絕口。
2011年9月,潘炳貴憑借過硬的人品,較強的能力高票當選為村委委員,他也不負眾望,在村內以高漲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繼續為群眾服務。
十年磨一劍,2021年11月,在村內腳踏實地服務群眾十年后,潘炳貴當選為村書記。面對父老鄉親的認可,他十分感動,堅定地說:“我當村干部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的!”
在接下來的黨組織書記生涯中,他也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當選時許下的諾言。
大山村民組是奇隆村18個村民組中唯一道路不通的“大山深處”,多年來因為組內群心不齊、資金短缺、施工基礎較差等諸多因素,大山組唯一出組道路一直失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泥濘難行的道路與開展得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事業嚴重不協調。
在當選為村書記后,潘炳貴將大山組道路修繕納入當年“一事一議”項目,立誓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群眾有思想負擔,他就一戶一戶上門做思想工作;資金短缺,他就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申請協調;施工基礎較差,他就帶領工程隊一步一步地現場勘測研究……黨支部書記時刻在一線的高標準推進,讓三年沒修成的“泥巴路”三個月華麗變身成平坦的水泥路,搞不通的圍墻順利拆了,占了路的菜地也讓出來了,在外務工逢年過節才回鄉的村民都不敢相信原來大山組的路也能這么好走。
群眾冷暖掛心上。
作為黨支部書記,潘炳貴積極發揮“車頭”作用,發動黨員守初心勇擔當。
今年以來,奇隆村53名黨員已為群眾領辦實事55件。在今年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潘炳貴親自走組入戶宣傳,大力發動黨員參與村內環境建設。有的捐獻水泥等物資、有的貢獻人力、有的建言獻策,真正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支部上下一心、為群眾辦實事謀福利的良好氛圍。
通過干群的努力,最終清理修葺水溝300米,拆除無功能建筑9處,清除垃圾31立方,清除房前屋后雜草1000平方,硬化道路200米,平整土地1500平方,讓每個村民都享受到了鄉村振興的成果。
帶領鄉親走出致富“新路子”
奇隆村面積大資源豐富,村里內企業眾多,良好的村企關系是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保障。在服務企業方面,潘炳貴大膽創新敢為人先。通過雙招雙引的白暨豚高性能新材料項目選址在奇隆村,但在土地使用方式上傳統的征地和租用并不適應企業發展的新需求。
潘炳貴通過召開黨員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多次向鎮分管領導咨詢協調,創新性地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的方式來解決企業用地問題,滿足了企業需求,得到了企業負責人的高度評價,這也是全縣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
同時潘炳貴還以搭建平臺為抓手,不斷完善常態化的為企服務機制。奇隆村黨支部定期組織“兩委”成員和企業代表召開座談會,聽取企業發展訴求,建立資源、服務、需求“三張清單”。
助力企業發展獲贊譽。
今年年初,村內隆欣建材有限公司經營過程中資金鏈斷裂,企業一夕之間面臨生死存亡的境地。潘炳貴聽說后立刻與鎮企業辦對接,經過多方協調,最終為企業貸款200萬,成功助力企業轉危為安實現鳳凰涅槃。
今年10月,國家管網東部儲運武漢輸油處安慶站因施工需要現急需檢修燃氣管道,但檢修地段涉及到多個村民組,工作人員希望村委會給予協調支持。了解情況后,潘炳貴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兩委會議和黨群座談會,分析可能出現的矛盾以及處理方法,并安排專人在施工前積極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確保該工程順利進行。10月10日燃氣管道檢修工作順利結束,在此期間未出現因矛盾糾紛耽誤工期情況。
鑒于奇隆村優良的企業發展環境,多個企業主動與潘炳貴接洽,表示可以接受村集體入股企業分紅,愿意為當地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2022年底,自主經營的水稻項目以及入股企業分紅收益能讓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以上。
朱敏麗 洪勝武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