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1月1日起,《安徽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記者了解到,這是我省社會科學領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標志著我省社會科學普及工作開始步入法治化軌道。《條例》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科普及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科普工作
2022年11月18日,《條例》經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按照“為何普及、誰來普及、普及什么、怎么普及、普及保障與責任”邏輯,對《條例》的立法宗旨、適用范圍與調整對象、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組織管理、內容與形式、社會責任、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共40條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
《條例》明確,黨委政府及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形成黨委政府領導、宣傳部門指導、社科界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社科普及工作格局。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責,要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社科普及工作。明確社科聯或者負責社科普及具體工作機構的職責。明確國家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科學類社會組織等其他主體的責任。
將社科普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在普及內容上,《條例》規定了十一個方面,同時體現了安徽特色,如徽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等安徽特色文化,以及大別山精神、新四軍精神、淮海戰役精神、渡江精神和小崗精神等革命精神,均為安徽省社科普及的重要內容。在普及形式上,《條例》明確通過安徽人文講壇、社科名家大巡講、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平臺、陣地開展社會科學普及活動,設立社科普及活動月,也充分體現了安徽特色。
《條例》規定,社科普及是公益事業,提出健全保障措施,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科普及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科普及經費保障機制。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設立社科普及基金、投資興建社科普及場館、設施等方式,開展公益性社科普及活動。建立激勵機制,明確對在社科普及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將社科普及成果納入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獎范圍。組織實施社科普及成果的評比、展示、轉化、推薦和獎勵,培育社科普及品牌等。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