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今年以來,安徽省組織實施老年助餐服務“暖民心”行動,取得有目共睹的顯著成效。截止目前,關于安徽省老年助餐服務的相關報道中,中央媒體報道124次,省級媒體報道393次,市級媒體累計報道854次。先進做法和良好效果引得眾多媒體紛紛側目,在各級媒體爭向報道的同時,安徽究竟采取了哪些值得借鑒的做法?大皖新聞記者梳理發(fā)現,一組數據或許能帶來解密。
盤活存量資源,發(fā)揮現有養(yǎng)老服務設施作用
不搞簡單新建、避免豪華裝修、防止形象工程,堅持整合利用現有的養(yǎng)老服務三級中心、各類養(yǎng)老服務機構和配建的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設施等,為安徽省老年助餐服務定下總基調。
目前,全省已建成的6347個老年食堂(助餐點)中,依托養(yǎng)老服務設施的2152個,占比33.9%;依托各類養(yǎng)老服務機構的1630個,占比25.7%;新建的1192個,占比僅為18.8%。
發(fā)揮市場作用,探索靈活多樣的助餐服務模式
同時,安徽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老年助餐服務。
數據顯示,全省依托各類餐飲企業(yè)設立助餐點1163個,依托單位食堂、中央廚房等其他形式設立助餐點210個,占比分別為18.3%和3.3%,有效撬動了市場主體參與老年助餐服務行動的積極性。
多元參與分擔,增強助餐服務可持續(xù)性
助餐服務關鍵在“助”,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攬,探索建立起了“個人出一點、企業(yè)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志愿做一點”的多元參與和分擔機制,才能增強助餐服務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截至目前,全省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就餐補貼約42581.3萬元,累計募集1900余萬元捐贈資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務,其中省慈善總會募集資金1000萬元。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