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與新安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我與青少年科技活動”主題策劃宣傳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本報即日起對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部分組織者、親歷者進行采訪,回顧40年來我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歷程以及參與者的收獲和感悟。
大皖新聞訊 如果沒有信息技術進校園,在教壇深耕26載,宋蓓蓓也許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數學老師,兼校園電腦“技術工”。但1997 年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將青少年信息學競賽引進校園,徹底改變了宋蓓蓓的教育規劃與生涯。
組建信息學競賽戰隊,走出一個中考第一名
1996年大學畢業便分配至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的宋蓓蓓十分健談,她把這么多年參加安徽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的參賽證一字排開,打開話匣子:“雖然我是計算機專業畢業,但當時學校里并沒有‘信息技術課’,就成為了一名數學老師。”
次年,學校建立了首個機房,信息學競賽也走進了校園。宋蓓蓓的科班出身被校長看中,開始組建“戰隊”打比賽,在宋蓓蓓的精心教導下,“戰隊”從默默無名,穩步提升至獲得合肥市團體一等獎。在成員中,一名小趙同學對信息學編程的癡迷,也讓宋蓓蓓異常驚喜。
“她每天放學后就會到機房,要求練兩道題再回家,合肥市團體一等獎就有這個女生的貢獻,三年后她因信息學競賽加分,成為當年合肥市中考總分最高的人。”
首次帶學生“玩”機器人,就玩出全省第二名
隨著科技信息教育成果顯現,2006年,合肥市科協獎勵給四十五中兩套機器人設備。
“當時學校沒人會玩這個,我就招募了4個學生和我一起玩。”宋蓓蓓說,通過向同行請教及向機器人公司尋求技術支持等,宋蓓蓓興致勃勃地帶著這4個學生去參加安徽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了。
“我們當時在賽場隨機應變,上午的比賽表現一般,但在比賽中間總結得失,立即調整了戰術,團隊在下午的決賽中,奪得了第二名。”宋蓓蓓說。
參加競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宋蓓蓓還接受邀請,參加了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機器人章節的編寫,這也讓宋蓓蓓對機器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如何去教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
從此,宋老師就與機器人、機器人社團、機器人競賽綁定了,這一綁定就是16年。宋蓓蓓利用所學專業優勢,在四十五中多個校區“開疆拓土”,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先后拿到了合肥市冠軍、安徽省冠軍,三次代表安徽省參加國家級比賽。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宋蓓蓓的科教理念,“信息傳承文明,技術把握未來”最合適不過了,這是宋蓓蓓自己總結的標語,張貼在機房中,時常鼓舞著同學們,也激勵著自己,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闊步邁進。
征文征物火熱開展中,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自十月份,“我與青少年科技活動”主題征文、征物活動發布,立即引起省內外各界人士密切關注。截至發稿,省內外熱情讀者的征文稿件像雪花一樣飄來,史料實物征集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據了解,此次史料實物征集時間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凡是與安徽省歷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英才計劃、青少年高校科學營、青少年科學影像節、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青少年科技活動發展變遷有關的實物資料均在征集之列。為讓更多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書寫活動的經歷、感悟、收獲等,抒發對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情感與期望,主辦方將對征集到的作品(征文)評選出一等獎 、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若干,并授予獲獎證書。一些獲獎作品將擇優集結成冊,歡迎踴躍投稿。
本次征文只接收電子投稿,文稿以word文檔形式發送至郵箱ztzwtg@126.com,郵件標題注明“我與青少年科技活動”主題征文+作者姓名,文內請附作者真實姓名、電話、單位、詳細通信地址、郵箱等信息,以便聯系。咨詢電話:胡老師(0551-62845749)、王老師(0551-65179537)。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