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15日凌晨,淮南下起大霧,市區能見度只有幾百米。清晨5點多,朱磊走出家門,騎上電動車前往單位,開始新一天的工作。為確保鐵路線安全運行,朱磊和同事們幾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出門,這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朱磊在點名會前做準備工作。
點名會,如同部隊嚴謹
【5點20分】
淮南洞山西路上的路燈還亮著,朱磊騎車從路燈下走過,身影被拉得越來越長。此時,戶外氣溫只有4℃,朱磊感覺握車把的手被凍得冰涼,不由抬起左手在嘴邊哈出一口熱氣暖暖手。
天還未全亮,線路工人已在路上。
【5點48分】
上海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阜陽工務段淮西線路車間位于洞山西路北側一個巷子里。朱磊來到單位時,院子里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
“同事們馬上都會到齊,我們6 點10分準時開點名會。”朱磊一邊和蹲點采訪的記者說,一邊打開檢查工區的辦公室門。朱磊是淮西線路車間檢查工區的黨員工長,每天帶著同事負責線路上的病害檢查工作。
淮南是一個建在鐵路上的城市,最多時有18個普速火車站。隨著時代發展,至今仍有16個火車站,其中高鐵站4個,普速站12個。上海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阜陽工務段淮西線路車間書記吳善祿告訴記者,淮西線路車間負責淮南境內的西張線、淮田線、淮望聯絡線3條支正線和淮西大站場、畢家崗站、蔡家崗站、望峰崗站、田家庵站、機務段6個站場的鐵路線日常維修、保養。朱磊所在的檢查工區負責線路檢查,對發現的病害問題分析原因后,上報車間由維修工區進行維修。
清晨6點10點名會。
【6點10分】
檢查工區的工人們陸續來到車間大院,朱磊在辦公室里打印出當日的派工單后,看看到了班組點名的時間,就來到院子里集合工人點名。
記者看到幾名工人統一穿著桔黃色帶有反光條的工作服,一字整齊排開,面前的地上放著當天工作需要使用的工具。防護員黃艷打開無線作業巡檢儀,開始當天工作的全程錄像。
“現在開始點名!”朱磊拿出花名冊,隨著點出名字的同事答到,他在花名冊上打一個鉤。點名報數后,朱磊宣布當天的工作計劃,并轉身背對著地上的工具,由防護員黃艷報出工具的名稱與數量,他記錄確認當天攜帶的工具。
朱磊在布置當天的作業計劃。
“我們每天上線路都會嚴格執行‘三確認、兩交清、一監督’,確認人員、確認工具、確認材料,交代清楚作業計劃和作業命令,當日安全員全程監督。”朱磊告訴記者,鐵路安全檢查工作不能出現一絲差錯,細小的疏忽都可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他們一直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有一套嚴格的班組工作管理制度,工作全過程通過巡檢儀實時傳送到段里的相關科室,隨時接受監督和查閱。
朱磊(左一)和同事們檢查線路病害。
查病害,雙膝跪出老繭
【6點20分】
初冬的清晨,天亮得比較遲,此時的天空才有點放亮。
淮西線路車間的院子里,在辦公樓走廊燈光下,朱磊帶領 9 名同事在上線前舉起右手宣示:遵章守紀,按標作業,珍愛生命,守護安全。“我們要求職工每天都要進行安全宣示,提醒每個職工要按標準作業,杜絕違章,做好自我防控,更要珍愛生命。”淮西線路車間書記吳善祿告訴記者,他們要確保零事故,安全宣示已成為企業文化。
朱磊跪查鐵路鋼軌。
【6點25分】
出于安全考慮,如今從淮南西站場到淮南站的鐵路線兩側已是完全封閉,外人無法隨意進到線路上。朱磊帶領同事從作業通道來到淮西站場,站在鐵路邊的空地上等候著上面下達的天窗時間作業命令。
“我們淮西線路車間的天窗作業時間是根據列車運行的時間,上面依次排下來的,我們站場的天窗時間段基本上都在上午,所以我們每天不到6點就要到單位上班。”朱磊說,線路病害就像叮在皮膚上的蚊子,不打掉就不舒服。
記者了解到,朱磊的爺爺和父親都是鐵路工人,他曾在武警部隊服役兩年,并在部隊入黨,2007年退伍后,又上了兩年鐵路技校,畢業后成為一名線路工,正式成為“鐵三代”。
“不學則已,要學就要學精;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朱磊的座右銘,他在日常工作中對線路維修工作有著崇高的追求,正因為如此,他被領導看中,后來做了檢查工區的黨員工長。
檢查病害非常仔細。
【6點35分】
此時,大霧逐漸消散,東方的天空已現出紅色,太陽快要升起來。
在等候天窗作業命令的過程中,維修工區的同事們陸續帶著工具和材料過來,大家都要在這個天窗時間段里作業。
【7點06分】
對講機里傳來了命令,天窗時間段是7點06分至9點06分,朱磊隨后帶領大家趕往作業區。“我們檢查工區的10名工人分成2組作業,檢查組6人,負責檢查幾何與結構病害,巡查組有4人,以查結構病害為主。”
記者看到朱磊負責的是檢查組,他不時地雙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鋼軌的高低、水平、軌向等幾何尺寸病害,平均5分鐘要跪查2-4次。“我們工作分工不同,工長和副工長都要跪查,他們長年累月跪鋼軌,膝蓋都跪出老繭了。”線路工崔海威說。
朱磊和同事發現一處病害。
【8點15分】
記者看到,朱磊在檢查線路的過程中,有時還用工具敲打鋼軌上的螺絲,遇到有松動的就給緊上。“這個敲打是憑著經驗來判斷是否有松動的,這種小病害我們發現后,會隨時修復。”朱磊又指著鋼軌下面是石子介紹,石子下面是土層,下雨積水后,線路出現翻漿,起初會造成列車顫動,讓旅客感覺不舒服,如果放任不維修,這種顫動會越來越大,很可能會造成翻車,鐵路病害發現后要及時維修,否則會釀成大事故。
記者跟著線路工人們檢查病害,看到朱磊與同事在鋼軌上放弦繩,測量鋼軌高低、軌向;用道尺測量鋼軌軌距和水平等,他們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對于發現的病害問題,他們在本子上及時記錄下來,并用符號在發現的位置處標注上,方便維修工人進行維修。
發現的病害處都用符號做上記號。
收工后,及時分析病害
【8點50分】
朱磊看時間快到上午9點了,組織班中人員撤出作業場地。在作業通道門口,他又按規定點名報數,清點工具是否全部帶回來。之后,他又在會議室進行當日作業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等。
“線路病害等級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三級包括高級、特高級,特高級是危及行車安全的病害,特別要優先處理。”朱磊告訴記者,線路病害種類分為幾何尺寸病害和結構病害,兩者往往關系很緊密,檢查工區尤其對特高級病害要著重分析其成因,從而制定有效的整治措施,做到一擊即中,使病害徹底根治。
收工后回到單位開問題分析會。
【9點40分】
發現病害靠的是檢查,處理病害靠的是對癥,所以他總是在檢查上下功夫。記者了解到,朱磊自從投身到線路工崗位以來,通過理論與實踐,并向老前輩門學習,總結出一套自己獨有的工作方法,準確分析病害的成因,為維修工區提供有效的整治方案。
總結會結束后,朱磊回到辦公室,安排線路工沈超越對當日的數據進行整理錄入,上報到車間,由車間安排計劃讓維修工區對線路病害進行整治處理。
朱磊安排同事錄入當天檢查的線路病害。
“今天有2個天窗時間,我們吃過午飯后還有一個。”朱磊說,他們每天有 2-3 個天窗時間,長年累月在線路上作業,大家都很辛苦,特別是在夏天,鋼軌溫度有時高達50多度,汗水滴在上面都能聽到哧啦一聲響,成天露天作業被烈日曬,每人胸前領口處都曬得烏黑,脫掉上衣就像系一個領帶。大伙開玩笑說都不用買西服了。從遠處看,每個人都像穿著西服打著領帶。
常年跪鋼軌查病害留下老繭。
記者提出看看朱磊的雙膝,他擼起褲腿露出雙膝。記者看到他的膝蓋下方有兩處明顯的老繭。朱磊說,國家目前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為線路工人,每天的辛苦付出能確保列車行車安全就很值。
記者了解到,朱磊所帶的檢查工區班組共有24人,去年被阜陽工務段評為優秀班組,他個人也從2015年起,多次被評為阜陽工務段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者。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