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4日上午,六安市文化館在其官網上發布聲明稱,近日接到部分學校來電反映,有自稱“市文化館工作人員”的社會機構人員,向學校介紹推薦“《網絡安全教育》線上直播知識講堂”,并要求學校轉發組織觀看。六安市文化館對此鄭重聲明,是有人冒用市文化館名義進行不法行為,提醒相關機構和學校以及廣大市民不要上當受騙。
六安市文化館發布聲明
六安市文化館鄭重聲明稱,鄭重警告正在冒用市文化館名義進行不法活動的任何組織和個人,立即停止此類違法行為,對假冒市文化館名義進行的不法行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請相關機構和學校以及廣大市民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必要時可向所在地公安部門舉報求助,切實維護好自身權益。
如您需要了解和參與六安市文化館提供的各項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請通過包括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聯系。
多地出現“李鬼”進校園直播網課
大皖新聞記者查詢后發現,類似冒充公職人員、社會機構向學校推介網課并要求組織觀看的情況不在少數。2021年10月,湖北荊州監利市有學生家長反映,該地教育局關工委通過學校發出通知,要求家長收看家庭教育類直播。而在直播過半后,內容竟然變成了騰訊開心鼠英語產品推銷。今年3月,云南省文山州科學技術協會發布聲明稱有部分社會人員打著云南省科協、文山州科協的名號打電話給該州部分中小學,要求學校組織學生家長參加所謂的線上家庭教育課堂,自稱名校教授講授家庭教育、人工智能、科技教育等內容,實為在線推銷售賣網課。
同樣是今年下半年開學之際,江蘇鹽城也有學生家長在學校通知觀看的“開學第一課”直播平臺上看到直播帶貨。
六安教體局回應:將這類行為擋在校園之外
隨后,大皖新聞記者查詢到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學校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以向學生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謀取利益。違規的學校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也發布了關于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各類“進校園”活動備案審核制度,對活動內容、具體方案、舉辦單位和參加人員等進行嚴格把關。全面排查各類“進校園”活動有無夾帶商業活動等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杜絕任何商業行為侵蝕校園。
對此,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六安市教體局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確實接到下面學校反映,遇到過不法人員冒充社會機構試圖進校園開展直播課程,“學校那邊也察覺到有蹊蹺,所以都是第一時間回絕了。”而且教體局有文件規定,“學校都是不會同意組織學生觀看校外組織的直播課程的,這是給他們的基本工作要求和規矩,我們也是嚴格管控各類進校園活動,這也是教育部統一規定的。”如果家長確實發現在學校組織觀看的直播課程中出現疑似夾帶商業行為的內容,可以直接向主管教育部門聯系。“我們首先會對內容進行核實,情節屬實則會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置。”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