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2年度蚌埠禹會村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于9月7日已正式啟動,為了解禹會村遺址進一步發掘情況,9月30日上午,大皖記者前往蚌埠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與安徽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正在挖掘禹會村遺址——龍山文化城址北城墻部分,旨在延續2021年的發掘計劃,尋找大禹時代的足跡。
當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蚌埠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看到位于遺址公園研學基地的東北側是一個由28個探方、近800平方米組成的考古現場。在入口位置,放置了“考古重點,閑人免進”的警示牌,探方的四周用護欄網圍起來,周圍均為考古研究發掘出來的土壤石塊,堆起了小丘狀的土堆,有很多工人正在進行挖掘。現場的探方里,工作人員帶著防曬帽在進行不同的清理、發掘工作。
據悉,2022年度蚌埠禹會村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將從9月份開始至12月份基本結束,發掘面積達800㎡,計劃對禹會村遺址—龍山文化城址北城垣局部區域進行揭露分析,為禹會村遺址—龍山文化城址內城規劃展示項目打下科研基礎,同時計劃對疑似外城城垣遺跡現象進行局部解剖發掘,以便進一步確認。
在現場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隊考古隊員鹿鵬介紹:“今年的考古工作,除了社科院隊員外,還有包括安徽大學考古專業師生在內,共20多位考古工作人員共同協作,進行考古發掘,同時還有40多位當地村民協助。目前,禹會村遺址——龍山文化城址只有北城墻和東城墻,我們正在對北城墻進一步解剖分析,確認北城墻的整體走向。以往發現的“祭祀臺基”應是城址東城墻的一部分。城墻均堆筑而成,僅存城墻基礎,城墻內外分別挖有壕溝。其中,西城垣和南城垣被淮河侵蝕,可能已經很難找到了。”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在二十多天的工作中,通過分析土層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與安徽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已經再次尋找了早期文化的痕跡,專家學者們正在清理禹會村遺址——龍山文化城址上現代建筑的痕跡,將會進一步探究其城墻與內壕的解剖發掘,隨著考古工作繼續開展,有關“大禹”的神秘面紗正徐徐揭開。
權夢婷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