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9月1日,安徽省委宣傳部舉行“安徽這十年”鄉村振興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10年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這十年,安徽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堅持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0年來,安徽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48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大別山等革命老區、皖北地區和沿淮行蓄洪區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徹底解決。貧困群眾穩定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部納入綜合醫療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14萬人次,完成34萬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貧困家庭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基本醫療有了保障,孩子們都能有學上,擁有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實現歷史性提升,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788元增至2020年的14763元、翻了一番多,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2132元增至2020年的11659元,增長近5倍,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由3.8倍縮小至1.4倍,貧困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
貧困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31個貧困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累計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2萬公里、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5.4萬公里,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累計投資170億元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網建設,在全國率先完成村村通動力電工程;貧困地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較2015年底提高23.7個百分點;行政村全部通寬帶,光纖網絡和4G網絡實現全覆蓋,有效解決了過去長期困擾基層的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飲水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鄉村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安徽省還深入開展農村基層黨建“一抓雙促”工程,在全國率先實現處級干部擔任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貧困村全覆蓋,全省1.13萬支扶貧工作隊、3.2萬名駐村扶貧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撒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3000個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13年的1.76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33.83萬元,年均增長51.4%。
去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3618元
安徽省全面筑牢返貧防線,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2021年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13618元、增長16.8%,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個百分點;3000個出列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44.42萬元、增長31.3%;今年上半年,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79元,比全國高3017元,絕對值在脫貧縣農村住戶監測調查的22個省(市、自治區)中位列全國第一。
當前,我省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目前,3000個脫貧村實現產業幫扶項目全覆蓋,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195.4萬人,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24.59萬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地就近就業;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6%,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76.5%;農村供水供電、交通道路、寬帶網絡和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快建設,農村民生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21年達到18368元,10年間增長156.5%,農民生活水平邁上新的臺階。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強村達到1962個。
汪玉茹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