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施工時,挖出了幾十塊石塊。附近居民表示,此處曾有一座遇仙橋,很多年前因修路被埋入地下。研究宣城古文化的專家表示,這些石構件應是遇仙橋的一部分,遇仙橋最早或建于元代。宣城市文物部門到現場查看后判斷,這些石構件是古橋的石構件,目前已經要求施工部門妥善存放,后續將與相關部門商討如何進行保護。
地下挖出幾十塊古橋石構件。
地下管網施工挖出有榫卯結構石構件
8月1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宣城市區鰲峰公園,在公園旁的龍首路邊,記者看到一些石塊。這些長約一米的石塊有的是方形,有的是弧形,其中一個石塊上還有類似云紋的雕刻。不少石塊的兩端還有類似榫卯的結構,似乎是石塊相互之間以此連接、固定。
記者注意到,鰲峰公園旁的龍首路正在進行地下管網的改造施工。一位工程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些天,工人們在施工時從地下挖出了一些石構件,十多年前這些石構件曾在鋪設地下管網時被挖出后又被埋入了地下,古橋并不是在此次施工時被破壞。
8月1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挖出石構件的位置在地下管網鋪設完成后已經再次填平,有工人告訴記者,挖出的石構件已經放在路邊,但古橋還有一部分因為不在施工范圍內,目前還埋在地下。從前些天部門市民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古石拱橋還有一部分依然在地下,能看到拱形的石塊。
挖掘機所在位置就是挖出石構件的地方。
文物部門現場勘查后判斷為古橋石構件
住在附近的一位70多歲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挖出石構件的地方曾經有一座石拱橋,橋下曾是一條水溝,橋不大,只有一個橋孔,橋長和寬都只有幾米,當地人稱其為仙人橋,還流傳著關于此橋來源的神話故事。還有附近居民介紹,大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道路時這座古橋被埋入地下,此后這條道路還經歷了兩次地下管網施工,古橋的石構件曾被挖出又被埋入地下。
研究宣城古文化的專家奚本金老人告訴記者,鰲峰公園就在宣城中學原來的校區對面,他上學時經常到公園玩,那時候還見過那座橋,橋名叫遇仙橋,據其查閱相關縣志了解到,遇仙橋可能始建于元代。奚本金表示,宣城市區北門曾發現多座古橋,其中有原地保護,也有用原來的石構件異地重建保護,他認為遇仙橋也可以用原有的石構件在原址附近重建保護。
還有部分石構件依然埋在地下。
8月1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負責龍首路地下管網改造工程的宣城市城管部門和鰲峰公園所屬的園林部門了解到,古橋的后續保護工作將和文物部門商討。記者從宣城市文物所了解到,接到群眾反映挖到古橋石構件的情況后,他們已經安排專家到現場查看,判斷那些石構件確實是古橋石構件,目前已經要求相關單位對挖出的石構件進行妥善放置,后續將和相關部門商討保護方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