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7月21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南岸4號墩主塔雙側塔座及首節塔柱澆筑完成,標志著大橋的下部結構施工告一段落,全面轉入塔柱施工階段。
據了解,此次完成塔座施工的4號墩,是G3長江公鐵大橋的關鍵控制性節點之一。在塔座的澆筑的過程中,建設者們在澆筑混凝土時巧妙地將塔座以及第1節塔柱一體澆筑,形成一個整體,有效地防止塔柱出現爛根現象。本次澆筑完成的雙側塔座及首節塔柱共計使用鋼筋約227噸,混凝土用量約4567方。
持續的高溫天氣為現場施工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為了控制混凝土的出廠溫度,項目部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加入冰塊,同時對混凝土罐車進行灑水冷卻,確保混凝土運送到現場泵入模板時溫度低于30度,確保混凝土質量。另一邊,經過太陽長時間的照射,現場鋼模板內部溫度往往會比氣溫高上許多,為降低混凝土芯部溫度,項目部在澆筑過程中,持續對外模板灑水降溫,同時在塔座及塔柱內部設置了循環冷卻水管,一直循環至芯部溫度冷卻至安全水平,有效控制了混凝土內外溫差,避免出現混凝土表面裂紋。
在澆筑過程中,建設者們頂著烈日酷暑,在鋼圍堰內堅持綁扎鋼筋、灌注混凝土,為確保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項目部采取了灑水降溫、增加換氣措施等多重辦法,力爭降低圍堰內環境溫度,此外,為防止出現人員中暑情況,項目部通過組織為一線人員送去藿香正氣水、人丹、風油精等防暑藥品、安排專人為現場施工人員發放綠豆湯、在現場設立休息區、配置大電風扇+冰塊等多種措施,確保現場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為G3銅陵長江大橋項目快速推進奠定了基礎。
7月18日,南錨碇施工現場也傳來好消息,在經過4月的不斷努力,南錨碇最大方量土方開挖已基本完成,首次成功澆筑基礎混凝土。7天的時間里,項目部組織各類機械22臺,共計開挖土方18.8萬方,完成2700平方邊坡噴錨防護,4級臺階開挖工作,再次彰顯了G3速度。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上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全長11.9公里。其中跨江主橋按照“四線鐵路+六車道高速公路”的標準建設,項目總投資86.8億元,工期48個月。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實現“鐵水聯運”,進一步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形成綠色低碳的高速公路、貨運鐵路、城際鐵路綜合立體交通網,將進一步促進銅陵市長江兩岸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戴志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