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日前,安徽某機電有限公司有一筆來自中東某國的3萬美元電機產品預付款,被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非法引流至浙江義烏某外貿企業賬戶,險些給公司經濟、信譽造成雙重損失。但在涇縣反詐民警的迅速出擊下,這筆貨款被及時追回,該機電公司與外企的業務合作也得以繼續正常開展。
今年4月中旬,位于涇縣經濟開發區的某機電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開啟電子信箱時發現,公司商務郵件內容被人惡意篡改并發給了一長期合作的中東企業客戶。客戶原本應按合同支付的3萬美元電機產品預付款,沒有像往常那樣按期到公司賬戶,可能涉及電信詐騙,遂向涇縣警方報案。
接警后,涇縣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會同網安大隊立即派員趕到該機電公司進行勘驗,通過調取商用電腦被篡改的郵件并結合技術手段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民警發現中東外企已按合同如期支付了機電公司產品第一批貨款3萬美元,只不過收款賬號不是該機電公司的賬號,而是“被篡改郵件”中所列的浙江義烏一家外貿企業賬號。
中東外企首批貨款已按約“支付”,可機電公司卻因未見貨款而沒有發貨,雙方明面上雖暫未見損失,但內地里已對履約合作關系造成了“事實傷害”。
為助力涇縣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疫情防控形勢略有好轉,以涇縣公安局反電詐中心、網安大隊精干力量為主的專案民警緊急趕赴浙江義烏,對這筆貨款的流向進行詳細調查。在當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辦案民警得知義烏這家外貿企業4月份確實有一筆與非洲某企業的訂單,但訂單所訂購的貨物并非電機且也還未及發出。見此情景,民警遂將這筆3萬美元貨款的來龍去脈向義烏外貿企業作了詳細通報,并適時提供了中東外企給機電公司的委托書等相關證明材料。經涇縣警方多番交涉爭取、義烏外貿企業方反復查核驗證,最終認定這筆來自中東某國的3萬美元確系外企轉給涇縣經濟開發區某機電有限公司的貨款,同意全額返還給該機電公司。
經過嚴格把關審批,7月上旬,按照外匯牌價折合3萬美元的19.03萬元貨款,已被涇縣公安局順利追回并轉至機電公司賬戶。得知原本可能引發合作糾紛的問題隱患已被警方第一時間化解,外企代表也對涇縣公安的高效務實由衷點贊。
目前,涇縣警方對這起涉企電信詐騙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徹查之中。
王志宏 潘涯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