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9日,據黃山市住建局消息,為更好申報黃山市歷史文化名城,日前,黃山市住建局、屯溪區文旅體局、屯溪區住建局、黎陽鎮等一行7人赴黟縣學習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先進經驗。此行,著重學習申報路徑、申報方式、申報要點、工作機制、管理辦法、資金來源、項目謀劃實施、向上對接等先進經驗。一行人實地考察了黟縣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麻田歷史文化街區等,學習多方面經驗,為黃山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增報歷史文化街區夯實基礎。
屯溪隆阜古街區。
據了解,2021年6月15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黟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發布,黟縣正式成為我國第13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黟縣也是繼歙縣、壽縣、亳州、安慶、績溪之后的安徽省第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黟縣以黟山得名,黟山是黃山舊稱,因此,黟縣縣名與黃山密切相關。黟縣縣域面積857平方公里,有“世外桃源、畫里鄉村”美譽,有2200多年的行政建制史,是徽州“一府六縣”千年建制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地之一。目前,黟縣擁有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1處2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個,中國傳統村落4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66項。黟縣自古人杰地靈、名人輩出,被譽為“中國徽文化的活化石”。徽文化孕育出徽派建筑、“徽州三雕”等一大批非遺文化。黟縣古城1989年就躋身安徽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黟縣古城街區、麻田街區、郭門后街街區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雖歷經滄桑,但古城保存基本完好,輪廓依稀可見,具有典型的皖南古城風貌。古城核心區集中保留著大量完整的明清時期歷史建筑,街巷肌理清晰,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黟縣古城有3條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42處歷史建筑。
屯溪老街,資料圖。
相比黟縣,屯溪歷史也很悠久,城郊曾出土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的古墓葬文物,春秋時(公元前5世紀)先后屬吳國、楚國,漢朝(公元208年)孫權在屯溪設犁陽縣,南北朝(公元562年)撤犁陽縣入海寧縣(今休寧縣),屯溪即為休寧縣首鎮。
歷史上,屯溪以其新安江水運優勢成為皖南山區物資集散地和經濟中心,明朝(公元1548年)開始,屯溪已是中國著名茶市之一。民國時期,省厘稅局、鹽公堂、商會等商業機構均設在屯溪。抗戰期間,人口一度20余萬,經濟繁榮,被稱為"小上海"。1949年后,屯溪區既有省轄市榮光,也有過兩次成為休寧屬鎮,1976年恢復屯溪市,1987年11月屯溪改為市轄區。
程氏三宅。
屯溪南溪南的古民居。
近百年來,屯溪基本上是黃山市(徽州地區)行政、文化、經濟中心,一度在安徽、皖南行政地位中很高。作為徽商水運之都、茶務都會、三江口商業匯聚之地,千年以來,屯溪留下了燦爛雄厚的徽州人文資源。改革開放后,屯溪城市發展較快,人口不斷增加。在城市變遷發展中,也出現了文化為經濟讓路、古建為開發毀壞的教訓,柏樹街、黎陽街、陽湖街、河街、長干磅等歷史文化街區或人文遺存被拆毀、消失,原徽州地區的地委行署及所屬機構的很多特色建筑被拆毀。因為人的生活觀念與要求的變化,也有很多古民居等逐漸消失。
雖如此,目前屯溪仍然保留了篁墩、南溪南、陽湖外邊溪、屯溪老街、隆阜老街等古街區村落人文,以及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等珍貴歷史建筑。特別是篁墩文化、戴震文化、大位珠算文化等,是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人類文明瑰寶。
黃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申報工作,該市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將以屯溪區歷史人文資源等為主體。以屯溪為主體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這座皖南名城的國際化品牌、徽州文化保護利用、城市特色IP打造及文旅產業發展等,都將有重大意義與深遠影響。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吳永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