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菜市作為城鄉公共配套設施,是最基本、最具煙火氣的民生場所,直接關系千家萬戶的"菜籃子"。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6月7日下午從安徽省政府"暖民心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省商務廳會同住建、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有關部門,聚焦解決菜市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問題,研究制定《文明菜市行動方案》,推動菜市"換新貌",進一步守護好百姓"菜籃子",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菜市新、改建期間將有過渡措施
目前全省共有城區菜市886個、鄉鎮菜市1593個,2011年以來我省利用中央和省級資金,對部分菜市進行升級改造,硬件設施和環境衛生得到一定改善,但"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的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讓菜市環境更整潔,使得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不僅是全社會的關心關注,更是老百姓的期盼關切。
省商務廳會同住建、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有關部門,聚焦解決菜市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問題,研究制定《文明菜市行動方案》。
該行動將針對我省菜市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問題,開展菜市集中整治和改造提升。并提出3個階段目標:2022年現有存量不達標菜市的40%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新建菜市按照文明菜市要求對標建設。2023年,現有存量不達標菜市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2024-2025年,全面鞏固整治和改造提升效果,全省所有菜市達到"干凈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形成文明菜市建設管理長效機制。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明菜市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加強工作銜接,堅持將文明菜市行動與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縣域商業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實施,并在實施菜市改造和新建的同時,合理安排好施工期間過渡性措施,有序有效保障好百姓買菜需求,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標準化"菜市更加關愛特殊人群
行動方案將突出改造硬件設施,推動菜市標準化。
督促市場開辦者在菜市完善排風設施,努力讓菜市空氣保持流通順暢。在食品專間配置相應的通風及溫控設施,宰殺間、現場食品加工間內應配備獨立的通風換氣裝置。
積極推動改造完善菜市排水排污設施,按照雨污分流原則,合理布局沉井式暗渠排水系統,做到渠道通暢。
推動完善菜市服務臺、廣播系統、顧客休息區,配套公示宣傳欄、導購欄等服務設施。設置相關檢測室,配備相應設備,以及管理人員辦公室、監控室、24小時電子監控設施等。加強對老年人、兒童、孕婦、傷殘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關愛,完善無障礙設施設備和特殊功能區設置。
工作指引將逐個破解"頑疾"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菜市不同程度存在的"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問題,該廳會同住建、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有關部門,制定文明菜市行動工作指引,為各地開展文明菜市行動提供工作參考,目前已形成工作指引征求意見稿,待進一步完善后盡快印發。
工作指引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逐一解決菜市存在的四大頑疾。
強化排風控源,突出抽排風設備配備、公廁衛生保潔、垃圾分類處理等,重點解決菜市"臭烘烘"問題。督促市場開辦者在菜市完善垃圾儲運設施,建立定時收集、集中存放、及時轉運制度,根據菜市運營時段特點,對菜市運營高峰時段加密垃圾轉運頻次,防止垃圾堆存時間過長造成外溢和散發異味。同時督促菜市加大內部公廁保潔,勤刷、勤沖、勤洗,消除異味。
強化劃行規市,突出上下水設施、排水槽、排污管道等改造提升,以及干濕商品交易區分離、抽風機配備,重點解決菜市"濕漉漉"問題。
強化清洗消殺,突出地面硬化處理、衛生保潔、清洗等,配足使用照明設施,重點解決菜市"黑乎乎"問題。
強化規范管理,突出劃行歸市、專物專區、場內管理、周邊整治等,重點解決菜市"亂糟糟"問題。比如科學合理地設置菜市各種交易區、加工區,統籌設置農戶自產自銷區、輔助生產區、公共服務區等。同時規范停車管理,優化菜市內外布局、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和泊位,維護菜市周邊交通秩序。
新建達標菜市最高可獲50萬資金支持
為保障文明菜市行動順利堆進,省級層面將統籌中央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級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未達標菜市完善硬件設施;達到標準的,按照改造和新建投資額30%的標準給予支持,改造的最高可達30萬元、新建的最高可達50萬元資金支持。
同時強化市縣政策聯動。市縣層面聯動出臺支持政策,統籌做好本轄區所有未達標的菜市改造和新建等工作。積極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明菜市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形成多元化供給機制。
強化要素保障。各地按照"誰主辦、誰經營、誰負責"原則,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和主體責任,堅持將菜市改造和新建與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等統籌安排,結合本地實際,加大力度在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伍靜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