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隨著夏季到來,醫院胃腸道門診的患者開始多了起來,其中不少患者有腹瀉的癥狀。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去觀察自己的大便,認為只要不是便秘就沒有必要去關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大便可以被看作人類健康的晴雨表,從大便的形狀、顏色、性質上,可以看出一些身體上的問題。什么樣的大便是正常的呢?日常中常見的糞便化驗是如何做的?患者在送大便標本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安醫大二附院的檢驗科醫生童楊。
夏季胃腸道不適患者增多
隨著夏天的來臨,醫院腸道門診的病人也驟然增多了起來。記者了解到,貪食冷飲、龍蝦、燒烤等因素成為引起胃腸道不適的最主要原因。
夏季氣溫高,細菌的滋生繁殖能力強,再加上梅雨季節時間長,給細菌的滋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為了驅趕酷暑,冰鎮西瓜、冰激凌等冷飲成了很多市民解暑的首選。“餐桌上的麻辣小龍蝦、露天燒烤、冰鎮啤酒,既聯絡了朋友的感情,也嗨翻了我們的腸胃。”童楊表示,敏感的腸胃受到刺激,負擔加重,抵抗力下降,增加了腹瀉發生的概率,很多人出現肚子痛、拉稀甚至嚴重到嘔吐發熱等癥狀來醫院就診。
腹瀉是讓人感到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所以一旦發現有腹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通過糞便、血液的化驗,準確判斷病因,對癥下藥,及時解除腹瀉痛苦。那么,正常的大便是怎樣的呢?童楊表示,成人健康糞便的顏色是棕褐色或黃褐色,嬰兒為金黃色糊狀便。從形狀上看,香蕉形或是金字塔形都是比較正常的大便。從硬度上看,軟硬適中的大便比較正常,而排便頻率因人而異,每2~3 天一次或2 次一天都是正常的。排便時間早晚均可,每天定時排便是最好的。
糞便隱血是健康“警報器”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糞便化驗是如何做的?不同的糞便又暗示了哪些健康問題呢?童楊表示,常見的糞便化驗包括糞便常規檢查和糞便細菌培養兩大類。糞便中的白細胞增多常提示細菌感染,脂肪球常提示脂肪瀉,多見于嬰幼兒及嚴重消化不良的人群。紅細胞常在結腸腫瘤、息肉、痔瘡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時增多。腸道若感染了寄生蟲,在糞便檢查中也可以被發現。
糞便隱血是反應胃腸道健康的“警報器”,在胃腸道腫瘤篩查預警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有很多因素會導致隱血試驗的假陽性,如食用了含有動物血、臟器及大量含葉綠素類食物、鐵劑等,痔瘡也可導致陽性。在化驗糞便前,不要吃以上可能影響糞便隱血結果的食物。在拿到糞便隱血陽性的化驗單時,不要緊張,首先要排除可能導致結果假陽性的因素,將這些情況訴之醫生,醫生會結合您的情況進行綜合判斷,并給出專業意見。
童楊表示,炎癥性和非炎癥性感染性腹瀉的“金標準”仍然是糞便細菌培養。發熱和/或膿血便患者應進行糞便標本培養及藥敏有助于經驗治療后調整治療方案。糞便細菌培養可以在菌群失調情況下準確和盡快檢測出致病菌,從而指導臨床醫生早期使用抗生素,調整菌群。
標本是否合格決定化驗準確率
化驗糞便是診斷消化道疾病最直接最經濟并且無創的檢驗項目,但標本是否合格直接決定著化驗結果是否準確。患者在送大便標本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童楊表示,他們在工作時經常會遇到標本留取不合格的問題,如“一大早取的糞便,有事耽誤了一小會,也就兩個多小時,實在沒辦法,醫生,你抓緊時間給化驗下”“我家寶寶的便便太稀了,根本接不住,好不容易在尿不濕上拉了,我把尿不濕全部帶來了,你給化驗下唄?”
“留取糞便有幾個要求,不能使用尿不濕、紙巾等吸水性材料包裹,不可混有便盆或便池中的其他液體,不能混入尿液等其他非腸道成分,得放入干燥清潔容器中,盡快送檢,否則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按照留取要求。”童楊表示,為了結果的準確性,檢驗醫師會拒收這些不合格標本。尿不濕等有著強吸水特效的物品留取,會破壞糞便中的細胞等有形成分,影響顯微鏡下的檢查從而導致結果的不準確;糞便標本主要是檢查有形成分,如果放置時間過久,便便中細胞成分極易被破壞,如此,制作的糞便涂片在顯微鏡下的觀察結果將會大打折扣。
童楊說,糞便化驗對消化道疾病、寄生蟲病的診斷與療效監測具有重要意義,且有助于盡早地發現腸道癌癥的“風吹草動”。因此,提醒大家時常給予糞便一定的關注,這樣能夠為我們胃腸的做好健康監測。
戴睿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