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眼下正值春夏交替,氣候多變,時暖時寒,是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日前,安徽省疾控中心發布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這些疾病最有效、安全和經濟的方式。
麻疹疫苗適用于8月齡以上易感者
麻疹病毒體外抵抗力弱,對熱、紫外線和一般消毒劑敏感,56℃30分鐘滅活。潛伏期約10天(6~21天)。患者出現高熱、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等前驅癥狀,發熱可達39~40℃。典型病例于2~3天后口頰粘膜上產生灰白色的小點,稱柯氏斑(Koplik斑),是早期診斷麻疹的標志。發熱2~5天后,患者可出現典型的斑丘疹,先見于耳后、發際、前額、面、頸部,自上而下波及軀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疹間有正常皮膚。出疹時體溫達到高峰,全身癥狀加重。皮疹出齊后體溫開始下降,皮疹也依出疹順序逐漸隱退,退疹時有糠麩樣脫屑。可留有褐色素沉著斑。成人感染癥狀較重。麻疹病人,尤其是年幼體弱和營養不良的兒童容易出現并發癥,常見并發癥包括肺炎、中耳炎、腦炎等。
患者是唯一傳染源。該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可懸浮于空氣中,以飛沫核形式實現空氣傳播。人類對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患者后90%以上均可發病,麻疹患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6個月以內的嬰兒能夠從母體獲得抗體很少患病。
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用于預防麻疹、風疹、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適用于8月齡以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易感者。接種2劑次。
流行性腮腺炎好發于1~15歲人群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流腮病毒引起,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發病前2天到發病后4天傳染性最高,隱性感染者具有傳染性。部分病例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欲缺乏等前驅癥狀。發病1~2天后出現顴骨弓或耳后疼痛,然后唾液腺腫大,體溫上升可達40℃。大部分病例雙側腮腺腫痛明顯,表面灼熱,但多不發紅。腮腺腫大2~3天達高峰,持續4~5天后逐漸消退。有時頜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時受累,頜下腺腫大時頸前下頜處明顯腫脹,可觸及橢圓形腺體;舌下腺腫大時,可見舌下及頸前下頜腫脹,并出現吞咽困難。流腮的并發癥以腦膜炎以及睪丸炎為常見,亦可引起耳聾、卵巢炎、乳腺炎和胰腺炎、流產等,但均極其少見。
早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約90%病例為1-15歲的少年兒童,但近年來成人病例有增多的趨勢。
哪些疫苗可以預防腮腺炎?據介紹,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用于預防麻疹、風疹、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適用于8月齡以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易感者。接種2劑次;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適用于8月齡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接種1劑次。
水痘好發于15歲以下兒童青少年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潛伏期為10-21天,一般為14-16天。
本病主要以皮膚黏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為典型臨床表現,可伴有畏寒、發熱、頭痛等癥狀。皮疹首先見于軀干和頭部,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初為紅色斑疹,數小時后變為丘疹及皰疹。皰疹周圍有紅暈且皮易破,伴瘙癢。皰疹液含VZV。1-2天后皰疹開始結痂,5-7天后痂皮脫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嬰幼兒和兒童患者癥狀較輕,成人較重,易并發水痘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現播散性水痘,皮疹融合形成大皰。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兒畸形、早產或死胎。產前數天內患水痘,可發生新生兒水痘,病情常較危重。
水痘和帶狀皰疹患者是唯一傳染源。VZV可存在于病人的皮疹皰液、血液、呼吸道分泌物中。最常見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亦可通過被污染的用具傳播。水痘傳染性極強,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顯性發病,主要以15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為主,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傳抗體,發病較少。患病后可獲得牢固免疫力,二次患病罕見,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兒童和成年人后續可發生帶狀皰疹。
水痘減毒活疫苗用于預防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接種對象為12月齡及以上的水痘易感者。 免疫程序:根據《安徽省非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方案(2021年版)》,常規接種按照2劑次的接種程序。12月齡至12周歲人群:第1劑次于12月齡后接種;第2劑次于4周歲后接種。未及時接種者應盡早接種,2劑次間隔時間至少3個月。13周歲及以上人群:既往無水痘疫苗免疫史者,應接種2劑次;既往有1劑次水痘疫苗免疫史者,盡早補齊2劑次;2劑次間隔時間至少8周。(僅適用提供13歲以上接種程序的疫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