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4月21日,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中這樣描述,預計22號,淮北地區、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多云到陰天,部分地區有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中到大雨……天氣預報中經常會提到“淮北地區”“江淮之間”“沿江江南”……具體到安徽省來說,這些都是指的哪些地方?此外,在天氣預報中經常被提及的“部分地區”“局部地區”,它們又有什么含義呢?記者聯系安徽省氣象局專家,將這些疑惑一一解開。
“江南”“淮北”都是哪兒?一直傻傻分不清
劉女士老家是淮北市濉溪的,目前定居在合肥。在看到4月21日安徽省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后,劉女士向記者表示,預報中提到的“淮北”和她老家的淮北是不是一個概念呢?“從小時候開始,我經常在聽到播報天氣預報的時候,總是鬧不明白,為何單單把淮北列出來,這個問題已經困惑我好久了。”
那么,對于預報中司空見慣的“淮北地區”“江南”等概念,到底指的是哪里呢?
長江淮河將安徽分為三部分
安徽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科科長段春鋒博士介紹,氣象預報的地理稱謂,是依據氣候相似特征,參考安徽省行政區域界限、地形和河流分布特點及安徽省自然區劃、氣候區劃、農業區劃等成果,根據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通識以及氣象服務長期使用并廣為接受的常用地理用語,結合目前決策氣象服務和公眾氣象服務文字產品表述特點認定的。
長江和淮河兩條大河自西向東流經安徽,將安徽版圖自然分隔為三個部分:淮河以北、江淮之間、長江以南。目前通用的安徽省一級氣象地理分區,將安徽省劃分為淮河以北、江淮之間和長江以南,就是這樣來的。
段春鋒介紹,依據氣候相似特征,結合氣象部門長期習慣性、普遍性稱謂,淮河以北(淮北地區)包括地理區位在淮河以北的縣市:包括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碭山縣等22個縣市。“所以說,氣象預報的‘淮北地區’和劉女士的淮北老家不是同一概念。”
相應的,江淮之間表示的就是地理區位大致分布在長江和淮河之間的縣市,包括淮南市、壽縣、滁州市等32個市縣;長江以南也叫江南地區,包括馬鞍山市、當涂縣等21個縣市。
段春鋒博士提醒,根據氣象地理規范,宿州市、淮北市、16個地級市所包括的范圍均是指行政區劃中地級市的地理范圍,不包括所轄縣或縣級市。“比如,天氣預報中如果提到合肥市有降水,那就意味著降水在合肥市區范圍,而不包括合肥市下轄的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和巢湖市。”以此類推,氣象預報中提到的各個縣級市、縣所包含的范圍也是指行政區劃中的相應地理范圍,不延展到轄區范圍。
南北方位要搞清楚
如果說,一級氣象地理分區還比較粗疏的話,那么在一級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進行了二級氣象地理分區,段春鋒介紹,依據天氣、氣候特稱,結合氣象部門長期習慣性、普遍性稱謂,將安徽省在一級氣象地理分區的基礎上按照南北方位,進一步劃分若干方位區。
安徽省二級氣象地理分區共有七個方位區:淮北地區北部、淮北地區南部、江淮之間北部、江淮之間中部、江淮之間南部、江南北部、江南南部。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級分區中的淮河以北和江南地區各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江淮之間分為了北、中、南三個部分。”
根據所在區域地理方位,相應的市縣被精分到不同的方位。比如,淮北北部包括:宿州市、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淮北市、濉溪縣、亳州市、渦陽縣、利辛縣、蒙城縣。依據天氣、氣候特稱,結合氣象部門長期習慣性、普遍性稱謂,其余的縣市以此類推。
延伸解讀:還有一些名詞要知道
在天氣預報中,這些分區也經常可以看到:大別山區,包括:金寨縣、霍山縣、岳西縣、潛山市、太湖縣;皖南山區,包括:青陽縣、涇縣、寧國市、績溪縣、旌德縣、石臺縣、東至縣、黃山市、黟縣、祁門縣、歙縣、休寧縣。此外,在淮河兩岸分布的地理區域被稱為沿淮地區;長江兩岸的地區,則相應被稱為沿江地區。
此外,讓劉女士等人疑惑的是,天氣預報中常常提及的“部分地區”“局部地區”的含義是什么呢?對此,安徽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朱佳寧介紹,在常規天氣預報中,有些天氣過程出現的區域不可能和我們定義的地理區域一一嚴格對應,只出現在部分地區,所以這兩個詞會經常出現。“部分地區”和“局部地區”概念差不多。“如果一定要分出區別,就是前者比后者指代的范圍要大。”
吳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