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終于解封了!”4月6日一早,很多滁州市民在朋友圈分享著全城解封之后的快樂心情。與此同時,滁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依據疫情管理,公布了10處“封控區”、4個管控區和2個防范區范圍和要求,“封控區”要求居民足不出戶居家隔離,全城解封之后這里已然成為“神秘”地方。記者4月7日來到該市瑯琊區西澗街道西澗新村進行實地探訪。
解封之后的“神秘地帶”
西澗新村位于滁州市城西的城鄉結合部,該小區11號樓是“封控區”,該幢樓118戶居民要求足不出戶居家隔離。
上午10時,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瑯琊區西澗街道工作人員帶領下來到西澗新村小區,在門衛處經過一番全身噴灑消毒和掃碼登記之后,來到11號樓下,該幢樓四周已被塑鋼瓦制成的圍墻封閉,兩名全身穿“大白”的工作人員守在一豁口處,不允許別人靠近,這里是該幢樓的唯一出口。
“整幢樓居民生活在里面,不斷有生活物資需要傳遞!”一名身穿“大白”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封控以來,這里便安排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不僅需要傳遞生活物資,還要將每層樓的垃圾轉運出來。正說著,西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伍傳芹帶領一群志愿者拎著蔬菜、肉類和大米送給封控區居民,隨后經“大白”送到樓上每戶人家。
六旬物業經理堅守封控區
“小區還沒完全封的時候,我就睡這兒了,主要擔心有些居民晚上遇到急事找不到人,況且回去對家里人也不安全。”說這話的是身穿“大白”在封控區值守的物業經理劉長江。61歲的他,每晚睡在潮濕陰冷物業辦公室的地面上,一層薄薄的舊棉絮,便是他連日來的休息場所。
“我這兩天省了點菜,麻煩幫我帶給三樓小劉,他精神上有些障礙,一個人住我怪擔心的,寫了張紙條放菜里,請你們一定要安慰他不要急……”雖然年過六旬,但在疫情面前劉長江依舊挺身在前,給封控區里居民當“跑腿”。高強度工作讓他嗓子干啞,只要有人在群里招呼一聲,他就立刻趕來幫忙,每晚休息都在凌晨兩三點。劉長江說,人困在里面本就著急,做好后勤服務能適當緩解他們精神壓力。
菜包里留下的字條
“住戶理解與支持最讓我十分感動!”劉長江說,小區熱心居民還自發組建一個15人志愿者隊伍,每晚上都會和他一起在小區出入口巡邏。
火線成立“臨時黨支部”
“生活垃圾放在門口,我們會有志愿者上門收集。生活物資不用擔心,有手機的請進11號樓微信群,有需求就在里面說……”突然的封控讓居民措手不及甚至慌亂,連日來11號樓內,社區黨員干部逐戶進行“敲門行動”,安慰居民情緒。9樓一名女性聾啞業主,敲門和打電話都聽不到,十分著急,于是村干部設法通過短信交流及時聯系上了她。
在聾啞人宣傳頁上留下聯系方式
為保障西澗新村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西澗街道黨工委經成立西澗新村疫情防控守點臨時黨支部。4月6日晚,西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寶俊在西澗新村小區內召開了臨時黨支部第一次會議,他帶領支部成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鏗鏘有力的誓詞回響在隔離點。
“戰‘疫’黨支部臨時,使命擔當絕不能臨時。支部建到隔離點,黨員沖鋒在一線,所有黨員干部要以最美的逆行姿態向著防疫最前沿出發。”孫寶俊說。
石倩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文/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