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池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2-2025年)》正式印發。《方案》提出:到2025年池州市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要超過13%,同時地區、人群科學素質發展不均衡明顯改善。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方案》的重點任務包括開展青少年、農民科學、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群體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基層科普能力提升、科學素質交流合作等多項工程。
記者注意到,在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方面,《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開展,著力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實施教師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將科學精神納入教師培養過程,加大對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
在農民科學素質提升方面,《方案》提出,要不斷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培育高素質農民3000人。同時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確保到2025年實現在基層開展服務的各級科技特派員達到300名以上,逐步實現全市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行政村全覆蓋。
在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方面,將開展理想信念和職業精神宣傳教育,同時不斷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池州市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培養選樹10名池州工匠、20名池州金牌職工。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達到1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萬人以上。
在科普信息化提升和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實施方面,《方案》提出,要實施全媒體科學傳播能力提升計劃,加強科學與文化藝術融合,培養打造“科普網紅”。要創新現代科技館體系,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力爭2022年底前完成科技館三樓兒童區項目改造。同時鼓勵利用工業遺產和閑置淘汰的生產設施等,建設科技博物館、工業博物館、安全體驗場館和科普創意園等。
吳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