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4月1日,由蚌埠工務段路橋科、蚌埠橋梁車間、蚌埠橋梁蚌埠維修工區(qū)技術人員組成質量驗收組,對京滬上行線百年淮河鐵路橋第十八孔橋面大修施工質量進行全面驗收合格,標志著該橋第十八孔橋面大修圓滿完成。
據介紹,此次淮河鐵路橋明橋面大修歷時22天,累計完成更換橋枕170根、更換護木128米、更換步行板128米、更換護軌墊板128米,鋼梁噴砂、噴鋅、涂裝64米,大修后該孔明橋面設備煥然一新。
該淮河鐵路橋位于京滬上行線,距離蚌埠火車站兩千多米。該淮河鐵路橋于1909年12月開工,1911年5月15日建成,是千里淮河第一座鐵路橋,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淮河鐵橋全長586.28米,共計21孔,1至11孔為圬工梁,橋面鋪設混泥土橋枕;11至21孔為鋼桁梁,橋面鋪設木橋枕。
“木橋枕及其附屬設施在服役一定年限后,會老化,影響正常使用功能。”該段蚌埠橋梁車間主任王偉介紹說,鐵路部門根據橋面日常保養(yǎng)、檢測情況,合理安排橋面大修周期,采用了先兩次橋枕方移,再集中更換等施工工藝,保證了大修如期完工。“在明橋面步行板更換施工中,我們首次成孔使用了滲鋅鋼格柵步行板替代傳統(tǒng)混凝土步行板。”王偉說,滲鋅鋼格柵步行板重量是傳統(tǒng)混凝土步行板的三分之一,不僅降低了施工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系數,同時也有效地縮短了工期。另外,滲鋅鋼格柵步行板還具有耐腐蝕、使用壽命長、可定制易更換等優(yōu)點,為今后此類明橋面大修提供借鑒。
何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