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24日下午,六安舒城警方發布消息,經過“3·17”案專案組通宵達旦,連續鏖戰68小時,成功偵破影響重大、社會關切的“3·17”復雜交通肇事逃逸案。
古稀老人生命消逝,現場疑云重重
“舒三路舒三中學往三河方向公路邊躺著一個人,疑是交通事故,請杭埠派出所立即到達現場!”急促的“110”電話鈴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舒城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杭埠交管中隊民警到達現場初步勘驗,發現老人已無生命體征,隨后趕到的“120”醫生當場確認。案情重大,交管大隊事故中隊立即奔赴現場,現場除了零散的塑料碎片、幾許滴落狀血跡、一張沾血的餐巾紙和一個輪胎內襯,別無他物,而碎片屬兩種不同車輛散落物,現有信息表明這是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
反復研究,偵查工作全面展開
鑒于案情重大,該交管大隊立即成立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專案組。專案組立足現場,反復研究,依據現場少許散落物、血跡的形成狀態,最大程度“模擬復盤”,依據多年的偵破經驗,專案組認定受害人應該是先遭電動自行車撞倒后又遭轎車碾壓,滴落血跡應是電動車駕乘人所留,推斷該人應倒地受傷。
為此,現場進一步勘驗、圖偵、走訪排查、技術檢驗、尸體初步檢驗連夜同步開展。
功夫不負有心人,肇事車浮出水面
幾小時的緊張偵查工作,效果卻很不理想。“現場條件不是很好,但我們的方向和范圍不會錯。”交管大隊副大隊長王軍等人在杭埠交管中隊的配合下,又帶領專案組成員分別利用一切手段排查非機動車和機動車。
隨后,民警再次以受害人李某為坐標進行模擬步行實驗。針對中心現場無視頻、民警們大范圍調取了三河至杭埠、包括周邊環線監控,并對汽修廠、銷售商進行反復比對,最終確定遺留內襯為2012-2015款奧迪Q3右前輪內襯,通過監控反復梳理,大數據查詢,確定號牌為皖AX73XX有重大嫌疑,此時,已是3月18日凌晨。
王軍帶領的偵查小組通過海量監控視頻,發現3月17日晚8時許,正是杭埠工業園區工人的交接班時間,交通流量達萬人以上。在這茫茫人海中,要查出涉嫌電動車,無異于大海撈針。大家以輪流查看視頻的方式進行摸排,其間雖發現一年輕人推車走向三河方向,經走訪電動車修理店,并于18日下午實行車、人車見面,后被否定。
盡管如此,偵查人員沒有灰心,再次返回現場,利用監控從“零”梳理。同志們以模擬的電動車駛過現場8分鐘車速,進一步縮小摸排范圍后,有了可喜的收獲一一監控顯示:案發時段,有老人步行的身影,且身后有3輛電動車(分別是紅色、白色、黑色)經過案發現場。排除白色的電動車系外賣送餐車,另一輛為黑色在前,白色在外,似乎是熟人同行。
為此,偵查小組利用倒查車輛行駛軌跡法,前往三河鎮借助視頻進行追蹤,并清晰地察看到兩輛電動車前去三河某飯店門前,但無法看清個性化人、車特征。
偵查人員直接趕到某飯店,詢問了老板,從老板提供的防疫安康碼上獲悉:黑色電動車騎行人系丁某。
據老板講述:當日駕駛黑色車的丁某在該店連續吃了午餐、晚餐,并于當晚同其妻子騎車回家,行走方向為三河至杭埠。車體、車色、行走路線大體與本案已摸排的信息相符合。而此時,血跡檢測報告也已送達,經檢測此血跡非老人血型(后經比對,與丁某完全吻合)機會稍縱即逝,偵查人員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兩名嫌疑人住處。
趁勝追擊,逃逸人落入法網
在涉嫌的電動車逃逸人丁某住處,民警詢問丁某頭部、臉部因何受傷?丁某稱是蜂子蜇傷,但經仔細察看,丁某的傷情不符合被蜜蜂蜇傷的特征,且稱其家中停放的車子是摔壞的。然而,當民警將提取的黑色碎片與電動車缺失處比對時,竟然十分吻合毫厘不差。
另一路,民警趕到涉嫌轎車逃逸人左某家,眼見找上門來的交警。她立即坦言:“我知道你們遲早要到我家來。”并承認當晚撞倒了一個蛇皮塑料袋。但當民警檢查其奧迪車輛時,發現輪胎內襯已缺失,且車底盤內有較多人體組織。
鑒于丁某、左某有重大涉案嫌疑,民警暫扣了車輛,并立即進行訊問。面對偵查人員擺出的確鑿有力證據,幾經交鋒,丁某、左某對其撞倒、輾壓受害人并對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兩車先后肇事,逃回家中“躲貓貓”
經內外審查基本弄清:3月17日,丁某夫婦等4對夫妻和一位朋友,以互相宴請的方式,騎黑、紅兩色電動車前往三河某飯店,并在連吃兩頓飯又去KTV唱歌,騎車一前一后從三河返回杭埠。當晚8時許,歸家途中丁某騎車撞倒了受害人。
丁某扶起車子后繼續前行。在回答其妻子詢問時,丁某稱系騎車摔傷了頭和臉,事后若無其事地照常上下班。而見到民警后又稱頭、臉是被蜜蜂蜇傷,這顯然是漏洞百出的謊言。
此后,左某駕駛奧迪轎車從三河前往五顯鎮辦事,途經案發路段時,再次從李某身上輾軋過去。
因撞擊力度較大,致使她打偏了方向盤產生強烈的噪音,逃離途中左某還用微信告知了朋友。
3月18日上午,她前往三河汽修店更換輪胎內襯,老板僅組織了配件尚未維修。但面對交警首次詢問時,她再三聲稱案發時軋到了堅硬的蛇皮袋。然而這個小聰明,哪能斗得過交警的偵查智慧。
此一戰,舒城交警組織偵查人員50多人次,查看視頻監控80多處,排查電瓶車100多輛、各類汽車200多輛,歷時68小時,終于成功偵破此案。
樊功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