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于2022年元旦及春節期間組織開展了電商網購消費體察,涉及京東、淘寶/天貓、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美團、小紅書、快手、抖音10個電商平臺,發現隱性漲價、虛標原價、貨不對板、虛假宣傳、價低質次及售后缺位等六大問題。省消保委已于3月11日起分批次約談部分問題較為集中的電商平臺。
商品價格總體平穩,不拼手速也能享優惠
本次消費體察價格監測共對上述平臺的1055件商品進行了價格跟蹤。通過每三天觀察并記錄商品價格變化情況,整理出連續性有效價格監測信息868條。監測顯示,長達40天的監測期內商品價格總體平穩,未出現大幅度漲跌現象,不少平臺優惠疊加店鋪優惠持續時間長,且前后變化不大。受平臺特性影響,直播平臺的價格監測信息相對完整度低,近半數商品價格監測信息不完整,多以售罄、下架等因素而被迫中止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體察期結束后,體察志愿者于2月25日-27日對體察商品價格進行了一次"回頭看",結果顯示除個別平臺商品價格有不同程度下跌外,其他各平臺價格走勢整體平穩,各類商品未出現較大幅度的價格上揚或下跌現象。其中655件商品因元旦、春節后的持續打折促銷,交易價格較平日有所下降,綜合占比75.46%;197件商品價格無任何價格變化,占22.70%;16件商品價格出現相對明顯的上浮,占1.84%。這也意味著想趁平臺年終大促"薅羊毛"的消費者事實上并沒有獲得多少優惠。
而對各平臺已經購買的體察商品進行價格"回頭看"中,在某平臺購買的68件商品中,竟有半數商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降價,最大降幅甚至達到驚人的87%。
購物體察評價總體較高,部分平臺表現差強人意
本次消費體察購物環節,志愿者從體察平臺共計購買380件商品,有16件商品因疫情、春節放假等因素,在體察截止日尚未收到,有4件商品被通知不能發貨,商家要求體察員申請退款或取消訂單,其余商品均已收到。
本次消費體察中,體察員從大多數平臺所購買的商品質量符合預期和商家宣稱的信息。但也有部分平臺商品的宣稱信息與所購買實物不符,"價低質次"明顯。其中某電商平臺非自營商家涉嫌銷售假貨,一款標價898元的皮夾克,標稱"綿羊皮",體察員購買后,發現材質存疑。通過在線客服聯系商家,商家承認該商品材質為"皮革",并非所標稱的"綿羊皮",但僅給予消費者30元補償,后經平臺介入后,商家同意退貨的基礎上給予200元經濟補償,但對消費者提出的"退一賠三"不予支持。
體察中另有平臺商家以"高端定制"為由,明示所售商品不接受七天無理由退貨。體察員下單購買兩件服裝,因服裝版型、顏色和合身程度均不滿意,申請退貨遭拒。商家展示該商品頁面有"定制"字樣,但該字樣僅在電腦版下可見,且該商品并非"消費者定做的商品",而是按照商家提供的尺寸顏色購買的商品。此外,該商家表示,不接受"七天無理由退貨"的店堂告示,是按照平臺規定的"不退不換"條件執行的。
廣告宣傳問題集中,違法違規行為突出
本次消費體察中,不少平臺的直播活動都存在對商品夸大宣傳、虛假表述問題。個別平臺的商家在營養保健食品宣傳中,涉嫌使用模糊表述語及錯標商品信息手段,誘導消費者選購。其中體察人員就發現該平臺商家將普通食品功能化、功能產品療效化聲稱現象較為嚴重,如普通壓片糖果被明示或暗示具有降脂減肥效果,營養保健類商品被宣傳具有治療功能等。
而商品廣告虛假宣傳在直播間中則表現更為"搶眼"。本次體察中在多個平臺在飾品直播中,都存在低價售賣劣質商品問題,低至不足1元價格,卻宣稱"足金純玉"等誘導消費者購買,而體察員所收到的商品根本不具備商家宣稱品質,與宣傳內容嚴重不符。并且從商家頁面展示的已經售出數量看,大量類似商品銷售量均為"10萬單以上",參與購買的不特定消費者數量巨大。
物流快遞整體滿意,個別快遞公司商品包裝破損
本次電商消費體察物流配送涉及順豐、圓通、申通、京東、德邦、極兔、中通、EMS、美團等9個承運人。從商品送達率情況看,各快遞公司自接單到送達,均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從包裝完好度情況看,受電商平臺提供包裝物等因素影響,有三家快遞公司存在包裝破損、內在商品遺撒等問題;此外,受到春節假期及疫情影響,部分快遞公司出現延時配送,但均有短信或電話告知,服務質量整體提升很多。從服務評價和滿意度來看,滿意度較高的快遞公司是順豐、京東和EMS。
部分平臺售后不盡人意,"智能答復"急煞人
本次消費體察活動中,在商品價格、發貨及退換貨等售后服務中,有部分平臺的部分商家存在售后服務無響應,無故拖延發貨等問題。如體察員在某平臺購買了商家宣稱水培插活的玉蘭枝條,"按圖索驥"進行水培后,最終開出來的是類似于梅花的粉色小花;同樣宣稱是多色郁金香種球,經水培后長出來的卻是普通水仙。對此商家只回復一句"拍給我看看",再無下文。另有體察員2月2日通過另一平臺購買的掃地機器人,下單次日顯示商家揀貨完成,此后出現承運人和訂單號,但此后再無下文,只有提示快遞攬收。聯系商家時卻只有智能答復,嘗試轉人工服務,卻始終無人工服務解答。無獨有偶,在某平臺購買的一商品下單一個月后,訂單顯示"已簽收",但送貨地址和簽收人均非體察員本人預留地址,截至目前商家仍未有任何有效回復信息。
而延遲發貨也是本次體察中讓體察員較為頭疼的問題,其中某平臺出現多個商家均在沒有任何事先明示信息的情況下,延遲發貨或者不給消費者發貨。"因為疫情不能發貨""商品缺貨,不能發貨""冬奧會期間不能發貨",三次尋由不給發貨卻均未主動聯系消費者進行溝通,直待消費者再三詢問后商家才選擇發貨。
安徽省消保委分批次約談部分電商平臺
基于本次電商消費體察中發現的問題,省消保委已于3月11日起分批次約談部分問題較為集中的電商平臺,督促強化平臺治理,限期拿出問題整改意見。在此省消保委再次提示:明碼實價是經營者銷售商品時,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任何虛標原價、虛假優惠的行為都是利用自身信息技術優勢,對消費者做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均涉嫌違法違規,最終也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梅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