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丈夫癱瘓在床無法言語,她卻從未放棄與之溝通的希望。十年來,一本只有夫妻倆才懂得“愛情密碼”,詮釋了外來媳婦羅彩云與癱瘓丈夫胡明朗平凡又艱難的日常。連日來,這段發生在阜南縣鹿城鎮紅旗社區的故事,也打動了很多人。
編寫“愛情密碼” 讓癱瘓丈夫“自由表達”
一張泛黃的硬紙板上,拼音字母按照每6個一組分在一起,每組字母前都標有序號。每個字即被拆分為聲、韻母,“12345……”羅彩云一邊念著,一邊仔細觀察著丈夫眨眼、點頭動作,拿紙筆把這段數字記錄下來,如“今”的拼音“jin”,在卡片上的位置分別在第三行的第六位,和第七行的第六位,即“36”“76”,字被一個個地拼出來,很快便“破譯”出了丈夫的心聲。
羅彩云給胡明朗編制的"密碼本”。
這些嗯嗯啊啊背后傳遞的,有時是“今天想刮胡子”、“嘴疼”的實際需求,還有時則是癱瘓在床的胡明朗給眼前愛人的傳遞的信心:“我很快就會好起來”,“破譯”出這句話的羅彩云嘴角上揚了起來,可是轉過身去眼眶卻泛了紅。
如果沒有10年前的那場病痛,夫妻倆的生活會是另外一個模樣。在2007年的一次公益活動中,來自廣東茂名的女孩羅彩云遇到了阜南縣的義工胡明朗。雖然年齡差距14歲,但緣分讓兩人走到了一起,2009年,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2012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令胡明朗突發心肌梗塞、腦出血,幾經搶救后雖保住了性命,有意識卻無法動彈、不能言語。吃飯喝水,只能通過鼻飼進行。那一年,羅彩云才27歲。來自外地,老公癱瘓,沒有孩子,家鄉親友勸羅彩云放棄這段婚姻。可她卻有著自己的倔強,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羅彩云回想起婚后的幾年里,有著相同公益信念的兩人攜手度過很多愉快的時光。他們經常組織義工隊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得知潁上大學生王某患白血病無錢醫治,夫婦倆又組織義賣,為其籌備善款……但丈夫生病后,這些美好的記憶都被她隱藏在了內心的深處,她要面對的是日復一日好好照顧自己的朗哥,一家人好好活下去。
照顧十年 希望繼續守護眼下的生活
十年來,羅彩云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照顧丈夫和家庭中。擦身,按摩,鼻飼,陪丈夫聊天……她每天凌晨四點鐘起床,晚上直到十點以后,等丈夫安穩睡去,才能帶著疲倦上床休息。在她眼里,丈夫一直都非常堅強,也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白天她會把電視打開,雖然平躺著,胡明朗仍然可以聽見新聞。到了晚上吃過飯,她會把丈夫的床搖起來,讓他看看電視劇。趁著這個空檔,她則要抽空去做家務。忙完家務,再坐在床邊陪他聊天解悶,夫妻倆有時也會說說電視里看到的內容:一句十個字以內的表達,羅彩云只需要一兩分鐘就能從問出并聽懂。
為了補貼家用,前段時間在當地的幫助下,羅彩云獲得了一份公益性就業崗位,在家門口的物業里幫忙。3月9日,記者聯系上她時,她正在上班。“時間比較靈活,有需要就可以跑回去看看他。”這個習慣在家人面前說說笑笑的女人,聲音里還是充滿了疲憊。
2014年,羅彩云獲評孝老愛親類“阜陽好人”。
“我自己佩服自己,真的很難,每一步都坎坷,作為妻子該有的擔當,不管再大困難,都必須得堅持下去。”每當痛苦來襲的時候,羅彩云說自己只會想一想,但很快就及時剎車,很快去自愈,因為沒有別的出路。而這些年丈夫的情況一直都很穩定,這也是她內心最大的嘉許。十年來,羅彩云只回過茂名老家一兩次,每次一個禮拜到十天,她就要匆匆返回。“再久了,他就不習慣了。”等她踏進門的那一刻,胡明朗的眼睛里都是歡喜。
如今,在胡明朗的床下,放著厚厚一堆已經發黃的紙張,這些被裝訂好的紙上,記錄著這些年他和妻子通過“密碼”對話的生活日常,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愛情神話”。“我覺得現在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過好當下,繼續陪他走下去吧。”羅彩云說。
任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
圖片來源:徐丹丹/攝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