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任何一個行業領域,技術創新都是一個中心話題,因為創新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前不少中小企業因技術創新缺乏激勵和保障機制,以致職工自主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結合自己在技術創新工作中的實踐和探索,全國人大代表黃春燕建議,企業在激發動力、搭建平臺、營造氛圍上下功夫,增強職工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黃春燕
“在企業發展中,技術創新既是減輕職工勞動強度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唯一途徑。職工是企業創新的主體,職工技術創新是企業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技術創新能有力地促進企業的發展。”黃春燕說,企業的技術創新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管理問題,人才是技術創新過程中最活躍、最關鍵的要素,而激發人才的創造性要靠科學的管理和激勵機制,通過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來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黃春燕建議,進一步完善與技術創新相關制度建設,實施人才戰略,加強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設,鼓勵技術、技能人員開展技術發明、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密切配合技術創新工程,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采取各種手段對職工進行培訓、輪訓,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強、層次高的技術專業隊伍。建立專業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員制度,建立有效人才管理機制,為技術創新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的環境和工作動力,激勵技術、技能人才積極投身于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精品出人才。
“企業要建立與高校聯合技術創新機制,推進產學聯合,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根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持續有效的合作關系,通過成果轉化、委托培養,逐步形成以本企為主體、高等院校廣泛參與,資源共享,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黃春燕說。
此外,她還建議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要面向行業、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按照行業、企業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企業與職業院校要建立人才合作共享機制,職業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主動與具備有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等方面開展合作,企業應主動參與實訓基地、教學團隊和專業課程建設,與相關院校共建產業學院、大師工作室、實習實訓基地,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輸送高質量,高品質的技能人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