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4日下午,時間剛過兩點,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特需門診已經有不少拎著膠片的患者在診室門口等候。與以往不同的是,當天坐診的是上海六院的創傷骨科專家張偉。
創傷骨科主要診療范圍是哪些?以后上海專家是否會在安徽常態化坐診?記者有幸跟著張偉教授出診,短短半天時間見到了各種小故事。值得期待的是,涵蓋骨科、普外科、神經外科、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等30余個學科的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安徽醫院)預計在今年十月開診。
一眼“識破”患者受傷原因
“這手一看就是自己敲的,怎么了?不開心?”張偉一邊聽患者介紹病史,一邊將膠片迅速插到讀片機上。一句幽默的調侃,頓時讓診室里的氣氛輕松了不少。
胡先生是因手部陳舊性骨折來就診,病情并不復雜,但他非常焦慮。 “現在哪里最不舒服?來,抬手握拳。”在進行了觸診之后,張偉給出了結論,“從片子上看沒有特別大的影響,骨頭不需要特別的處理,你不用再糾結了。”了解到胡先生并非從事體力工作,張偉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創傷骨科的診療范圍相對較廣,患者最常見的癥狀是骨折,但原因也各不相同。
在門診,張偉總是有問必答,一刻不停地說著話。
一位戴著護具的患者小心翼翼地把胳膊放到張偉面前。“被打的?”張偉看了片子之后問到。
看患者有所顧慮,張偉解釋說,“我只是想知道當時的作用力有多大。”
“當時很疼,不能動了,后來就打了石膏。”患者說。
“不用怕,把護具拿下來。”看了片子后,張偉開始對患者進行觸診。
“骨頭就像一根圓柱,從CT上看,大部分已經長起來了,但是我們還要再拍一次最新的CT才能進行量化評估。”張偉讓助手留下了患者的手機號碼,等待影像結果出來后將通過遠程會診系統給出診斷結論。
將提升安徽創傷救治水平
“張教授,患者本人不能過來,希望您能給看看。”兩位男子拎著CT片子走進了診室,他們的親人兩個月前遭遇了嚴重的車禍,目前在外院就診。
張偉快速翻動患者病史,在查看各項指標和影像資料后,抬頭告訴患者家屬:“現在距離患者受傷已經兩個月了,現在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感染,維護臟器功能,等穩定了之后再考慮骨折的問題。”
患者家屬聽完之后一直眉頭緊鎖,希望能夠進行轉院治療。張偉直言,患者目前轉院存在很大的風險,建議待病情穩定后進行綜合評估。
“因嚴重車禍導致多發傷的患者容易出現感染、大面積軟組織損傷等并發癥,不適合轉院。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建成后,會在兼顧早期治療的安全性和后期更高的治療要求方面找到平衡點,讓患者在當地就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這種急危重癥的創傷患者來說幫助是非常大的。” 張偉說。
“今天的坐診、手術只是一個開始。”張偉透露,按照工作安排,他們每兩周會排出一位正高級職稱的專家來安徽進行坐診。
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預計十月開診
據悉,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是“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被譽為“我國斷肢再植的搖籃”,擁有斷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皮瓣及組合皮瓣等顯微外科技術,股骨頭缺血壞死治療,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內固定治療等一批國內外領先特色優勢技術。創傷骨科在四肢及骨盆髖臼骨折的內外固定手術治療方面,國內領先。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創傷骨科主任醫師方詩元教授介紹,該院創傷骨科成立于2016年,是目前安徽省規模最大的創傷急救中心,固定床位64張,2021年手術量達2800余臺,各類手術技術均達省內及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對復雜骨盆髖臼骨折的治療臨床經驗豐富。此次通過與上海六院的進一步合作共建,在醫療、科研、教學、管理等領域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全面提升安徽創傷類疾病整體診療水平和處理創傷類疑難危重復雜疾病能力,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區域輻射能力,更好地守護百姓生命健康。
2021年6月,國家第二批立項項目“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安徽醫院”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依托中國科大附一院北區創傷中心建設,這也是落地安徽的第二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共建將充分發揮上海六院在創傷類疾病的預防、診療、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帶動安徽創傷類疾病整體診療水平提升,讓安徽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創傷醫療救治服務。
目前,共建雙方正積極推進中心建設,涵蓋骨科、普外科、神經外科、急診醫學科、重癥醫學科等30余個學科的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計劃在今年10月正式開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文 余康生/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