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安徽省2022年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陸續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其中繁昌窯遺址、人字洞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赫然在列。
繁昌窯遺址2020-2021年的發掘已經揭示了繁昌窯遺址五代文化堆積層和窯場生活區的分布跡象。2022年的發掘,擬結合繁昌窯基礎及配套設施環境整治工程建設項目,在遺址邊緣部位布方,學術目標是解決聚落考古視野下窯場生產、生活的功能分區以及瓷器產品外運通道等學術問題。
人字洞遺址開展科研性發掘,實施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與繁昌區人民政府的合作項目——“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掘和綜合研究”,并計劃于2022年度在人字洞遺址開展總計約80天左右的考古發掘,發掘擬利用航拍、全站儀等科技手段,對遺址發掘區域打探方和建站,在此基礎上對人字洞遺址本體的原生堆積開展細致的考古學發掘。學術目標是開展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系統發掘,對采集的舊石器和化石標本進行修理和復原工作;以及對人字洞遺址新發現的動物化石、哺乳動物群和古人類活動遺跡開展綜合研究,探討中國早期人類文化的性質和環境背景。
主動性考古發掘是圍繞國家重點課題、解決重大歷史問題開展的考古發掘。隨著一系列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的順利開展,繁昌區在人類起源與演化和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