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本來僅僅是民間借貸糾紛,卻因糾紛一方懷恨在心,在抖音平臺公開指名道姓,編造、散布虛假信息,導致另一方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六安市霍山縣法院近日妥善執結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件,為申請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2月8日下午了解到,該起糾紛發生在霍山縣,原告李某與被告張某是鄰居,兩人因一起民間借貸糾紛而對簿公堂。敗訴后的張某心懷怨恨,遂在抖音平臺公開指名道姓,編造、散布虛假信息,公然侮辱、誹謗李某,導致別人在其背后指指點點,嚴重損害了李某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權益。
據悉,該案經審理,判決被告張某于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賠償李某名譽損失費1500元,并在村委會張貼書面公開信,為李某恢復名譽,向其公開賠禮道歉。
不過,該案判決生效后,張某遲遲未履行判決義務,李某遂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官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多次電話聯系被執行人張某,對其進行釋法析理和法治教育,但被執行人始終拒絕賠禮道歉。于是,執行人員立即依法凍結了張某的微信和銀行賬戶,并將張某傳喚至法院,面對面與其交流,張某的強硬態度開始有些緩和。執行人員見狀便再次對其進行一番說法教育,并與其家人進行溝通。
最終,被執行人張某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愿意向申請人李某賠禮道歉,立即繳納了名譽損失費1500元。第二天張某將寫好的道歉信送至法院,在執行法官審查后,當面在道歉信上簽字按指印,并配合執行人員將道歉信張貼在了村委會的公告欄中。至此,該案順利執結。
李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