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潛山發布微信號消息,1月27日,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里,一片喜氣洋洋。一顆長徑11厘米的化石在燈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這是潛山市首次發現的恐龍蛋捐贈會現場。蛋化石蛋殼厚度約 1mm,顏色為褐色。
據捐贈者孔結彬介紹,蛋化石是 2018年在黃鋪鎮鮑嶺村實施105國道改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無意挖出。當時,那顆完整恐龍蛋化石外殼堅硬。起初,他以為是玉石,就收集了。后來經安徽省地質調查院聯合安徽大學和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鑒定,確定為恐龍蛋,他才找上天柱山地質公園的工作人員,主動要求捐贈。
除了這一枚完整的蛋化石,還有王河鎮村民盧結鵬先生捐贈的半顆恐龍蛋。現在,這一顆半的恐龍蛋,完成交接儀式后,交由天柱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收藏。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吳維平教授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他很有感觸的說:“這是潛山盆地首次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對研究潛山盆地中生代中晚期生物和環境演化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為區域生物地層對比提供了直接的依據。對豐富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天柱山重視古生物科學研究和化石保護,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近八千萬元實施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古新世哺乳動物群化石產地保護項目,重點實施了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與研究、產地保護建設、標本保護、科普宣傳、開發與利用等5項工程,公園范圍內的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工作卓有成效。(圖片來源:潛山發布微信號)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