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20日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知名教授陳志華先生逝世,享年92歲。新安晚報、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得知,陳志華先生在生前致力中國傳統村落、傳統文化的研究與保護,曾深入研究黟縣等徽州村落保護工作。
1月22日,黃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設計院院長陳繼騰和記者回顧了他和陳志華先生的交往過程。他說,陳志華先生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筑師》雜志《北窗雜記》欄目主持竇武(陳志華先生筆名),該欄目類似建筑評論,其批判的精神和歷史文化強烈自覺性深深地震撼了自己。1994年4月,陳繼騰還在原屯溪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工作,他突然接到通知,要陪同陳志華先生一行調研黟縣、歙縣徽州民居。他大喜過望也誠惶誠恐,不想先生見面第一句話:小陳,我們是本家…讓人感到非常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在黟縣關麓村,陳志華先生單腿跪訪鄉賢村民,對歷史文化遺產刻骨銘心的虔誠和尊敬,讓陳繼騰心靈觸動并永世難忘。
記者得知,在黟縣、歙縣考察調研后,陳志華先生著述了《關麓村鄉土建筑》,《北窗雜記二集》中收集了序文《來到了關麓村》。當時,黟縣鄉村旅游剛起步,關麓還名氣不大,因為陳繼騰引薦,關麓與陳志華先生相遇。這篇文章中,陳志華先生對關麓大加贊賞,對村落布局與建筑街區非常喜歡,稱村落建筑疏朗,能亮出秀麗多變的身姿,有生氣勃勃的馬頭墻,柔和而富張力的拉弓墻,還有的墻像破浪前進的船頭。村里民居的水磨青磚門樓一個挨著一個,精雕細刻。他贊賞關麓的民居、三雕,尤其是他從沒聽說過的徽州彩畫。
陳志華與陳繼騰等兩位陪同調研者合影。
正是因為關麓的壁畫(彩畫),陳志華先生決定要對這個古村整體研究。當年秋天,烏桕樹像火焰般四射之時,他帶著團隊來了,此次研究為期一個多月,對村落及建筑等深入研究,繪圖、攝影,走訪了汪景恒、汪祖武、汪亞蕓等村民,知道了關麓是典型的徽商血緣村落,保存的歷史資料極其豐富,親眼看到了舊時給人吹嗩吶的樂戶、照料新婚夫婦的紅婆及大戶丫鬟,還為一位87歲的佃仆送終送葬。
第二年五月初,陳志華先生帶著團隊第三次來到關麓,看到的是黟縣的春天奇麗景色,無邊無際的油菜花鋪染了田園村落。這次,他們收獲更多,包括村民汪禎詳提供的兩本秘藏的線裝本(汪的祖父寫的雜記),生動記錄了清代道光年間到民國時期徽商鄉里的各種生活情景。通過研究,陳志華先生知道關麓曾有宗祠、廟宇、文昌閣、學堂、牌坊、五鳳樓、鄉賢祠、明倫堂和花園等,組成過2里多長的壯麗建筑群,可惜已經毀滅。其實,不僅古建筑被人為毀滅,連西武嶺古驛道石板也被人撬走很多。
陳志華先生對關麓在內的黟縣古村、古道等被人為瘋狂毀壞的歷史忠實記錄,對老百姓不愛惜古村環境及肆意毀壞房屋、河岸石條的行為,也非常痛心。陳志華先生通過嚴謹研究與徽商后人講述,對關麓的徽商發家過程及社會貢獻有客觀表述。同時,也發現部分徽商人家清末及民國時期的敗落,不是因為經營挫折或意外,而是坐享其成甚至子孫腐化墮落造成的,有的賭光了家產,有的是吸鴉片敗亡,村里還有吸鴉片木雕床及鴉片煙具等。
關聯閱讀:
1月21日深夜,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發訃告稱,我國著名建筑學家、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陳志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月20日晚19時在北京逝世。
訃告稱,陳志華教授1929年9月生于浙江鄞縣,1947年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1949年轉入建筑系,1953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是清華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教研組最早的教師之一,是新中國進行系統的外國建筑史研究和教學的先驅。
陳志華先生開展的融合建筑學和社會學方法的鄉土建筑研究,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鄉土建筑學科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陳志華先生把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介紹到中國文物保護行業,并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教學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文物保護理論的建設,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陳志華先生思想敏銳,他對于中國當代建筑創作的批評為中國建筑評論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繼騰陪同陳志華先生調研。
陳志華教授著作豐富,學術成果卓著,涵蓋了外國建筑史、中外古典園林研究、中國鄉土建筑研究、建筑理論與建筑評論、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學術成果邏輯嚴密、文采飛揚、批判犀利和憂國憂民。他在1962年出版的教科書《外國建筑史》,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的外國建筑史通史著作。陳志華先生于1989年成立和領導的鄉土建筑研究團隊,以全新的整體研究范式完成了《楠溪江中游鄉土建筑》、《諸葛村鄉土建筑》、《中國鄉土建筑初探》等一系列專著,并提出了整體保護鄉土聚落的理念。
陳志華教授通過文獻考證完成的《中國造園藝術在歐洲的影響》等論文是國內西方園林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同時他也是將歷史園林研究范疇擴展至鄉土景觀的創始者。
陳志華教授以批判性的學術精神為我國的建筑評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寫作時間長達32年的《北窗雜記》是刊載于中國建筑媒體上內容最為豐富的專欄之一。陳志華教授為人正直、品格剛正、治學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以君子之風言傳身教,為廣大建筑學子愛戴和敬仰。(本文圖片除截圖外均為陳繼騰先生提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