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20年11月12日,黃山市中心城區的屯溪老大橋(鎮海橋)修繕工程正式實施。到9月13日,項目施工過去300來天,老大橋約一半拱券的施工完成,三個橋孔完美呈現。
9月13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屯溪老大橋修繕現場看到,屯溪黎陽往屯溪老街方向的三個橋墩之間的拱券及接連設施的施工已經完成,三個橋孔端莊大方,不失古樸氣質。
記者探訪時也發現, 大橋到橋下的臺階石過于方正,機械工藝痕跡太濃,臺階邊的護欄石也過于“刀削斧劈”。其實,古建筑及石料構件的特點,恰恰是不那么整齊劃一,邊角不會太鋒利。有徽州古建學者認為,老大橋的橋面、欄桿、兩頭的臺階等各方面均需要按照傳統建筑風貌做到位,不能在竣工后看起來處處有現代工藝的痕跡。
幾夜屯溪橋下夢,說的就是屯溪老大橋。郁達夫這首詩的美景,很快就會重現。
橋面部分后期還要鋪設橋面石。橋面石,以及欄桿等均采用老石料,確保古樸風貌。
屯溪老大橋,原名鎮海橋,始建于明代,長時間里是聯系屯溪和黎陽的唯一交通橋梁,同時以其古樸滄桑風貌得到游客和市民的喜愛,是屯溪人文地標之一。老大橋在清代曾兩次沖毀又重建,后來有過多次修繕。2020年7月7日,老大橋被山洪沖毀,后被決定重新修繕,國家文物局對修繕資金予以了全力支持。國家、省文物主管部門對老大橋修復工作高度重視和支持,9月13日,國家和省文物局負責人,省文旅廳主要負責人等到屯溪老大橋進行項目檢查、調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