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19年下半年,黃山市屯溪區決定投入巨資,對中心城區陽湖的江南新城片區實施總體的道路、污水、管網、景觀的改造提升,其中南濱江大道是重點之一。3月2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項目方得知,根據計劃,南濱江路的施工今年4月底之前完全結束,力爭4月中下旬提前結束,屆時,市民出行就不再受封路施工的影響了。
即將完工的南濱江路改得怎么樣?3月25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沿新安江畔對南濱江路特別是景觀改造區域進行了探訪,發現沿江生態景觀綠化之外,融合了很多徽州(屯溪)人文類雕塑,以及時尚小品類建筑,道路全線堪比旅游景區,與新安江景、屯溪老街、三江口人文風貌也較好結合。
南濱江路的珠算文化景觀,是對程大位珠算文化這一徽州瑰寶的活態宣傳
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南濱江路,是城區主要道路之一,有江景,有城景,沿線有徽州古街區、三江口文化生態,又有濃郁的現代城市風貌。以前,該區域的步道不成線(斷頭路)、走著走著沒了,又得轉到馬路,路面窄,人車混行安全隱患大。人行道“雷區”較多,容易踩到坑,綠化過多不利通行。景觀缺少徽州地域人文特點,不吸引游客,夜間無亮化,黑燈瞎火。路面越來越差,元一段等積水明顯。同時,該道路是2000年初期建設,地下管網、雨污分流、小區污水排放與集中收集等欠賬很多,嚴重不適應新安江沿線生態保護需求。
南濱江路(佩瑯橋到率水大橋段)的提升工程,包括機動車道、人行通道、綠化、亮化、雨污水排水管道、強弱電和燃氣線路等基礎設施,增建、改造夜光跑道、驛站、自行車換乘點、公園、廣場等,形成親民慢行閉合圈,打造市民沿江活動新目的地。
記者來到率水橋下,首先呈現的是新建的生態公園。到江邊,沿江自行車慢(綠)道以不同顏色的彩道呈現,豐富生動,地面的自行車主題的歷史介紹區域別具一格。沿線的樹木與花卉景觀交錯,給人不同的視覺享受。
除了江畔的(綠)道,新安江邊還有親水人行慢道,這條慢道是灰青色,與碧色江水、藍天白云、樹林濕地,江岸的屯溪老街(河街)、陽湖街(徽州坊)等人文生態融合。慢道從率水大橋一直往下,頗為順暢。現在,每天已經有很多人垂釣、散步。
沿江景觀帶中,添加了很多徽州(屯溪)人文歷史元素的雕塑,以及徽派廊亭等,構成了臨江特色景觀節點。在元一段,增添了現代時尚的小品建筑,可以喝咖啡,看江景。旁邊還有噴泉。工人說,還有百家姓文化雕塑。
一路探訪,沿江綠道基本上通暢到底(新安大橋下等個別點位有地理限制),比以前的散步環境完全不同,夜里走路再也不怕踩到水、遇到坑。
探訪發現,南濱江路的景觀雕塑設計融合了徽州的獨特歷史文化及屯溪地域特色,城市形象有提升,也有藝術美感。景觀雕塑與周圍環境比較協調。
沿線的生態景觀、徽州人文元素與實用功能相得益彰,對打造三江口大旅游文化區的格局有明顯作用。特別是初步形成了三江口陽湖板塊的徽州特色生態人文景觀帶,同時,在率水橋段、文峰橋段、陽湖街段、元一段根據區域特點有不同的特色植入,如元一段時尚些,徽州坊段人文一些,沿線生態人文布局與三江口、徽州坊、元一帶的街區文化有比較好的融合。
以前,南濱江大道作為路與綠化的功能比較多,本地人走走,看看花,但是游客不多?,F在,這兒是一個旅游景點了,市民與游客今后多了跑步或散步休閑、體驗沿江美景和徽州文化的好去處。探訪時,偶遇一對從合肥來屯溪(購房)定居的老年夫婦,雖然改造還沒完成,但是老人對南濱江路的景觀頗為稱贊,認為有特色,也漂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