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搞清楚有什么、要什么,從而精準謀劃招什么、干什么。”宣城市正在培育2個千億產業和8個500億產業,聚焦補鏈強鏈,精準“雙招雙引”;全球化大型企業通過“全球并購、中國整合”,實現反向投資的共贏;“政聘企培”的招聘模式,滿足企業和人才的雙向需求;規模化引進人才,為光伏產業夯實人才基礎。
補鏈強鏈精準招商
“我們和寶馬、特斯拉、捷豹等國際品牌汽車廠商都有合作。”12 月14 日上午,在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徽力勝精密鍛造有限公司的機加車間,副總經理濮陽建紅拿著一個他們為寶馬汽車生產的離合器分離叉對記者說。
力勝精密項目是宣城經開區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布局的關鍵環節,對于正聚力將汽車零部件培育成千億級核心產業的宣城來說,引進該項目是產業鏈招商中的“一步好棋”。
“搞清楚宣城有什么、要什么,從而精準謀劃招什么、干什么。”宣城市堅持以產業鏈思維抓招引,制定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意見,確定到2025 年,培育汽車零部件、新能源2 個1000 億級核心產業,電子信息、節能環保裝備等8 個500 億級優勢產業。由10位市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理清楚每個產業從“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實踐邏輯,編制出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的施工圖。
反向投資實現共贏
說到宣城市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不得不說到中鼎。總部位于宣城寧國市的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擁有總資產200 億元,員工2.3 萬人的全球化大型現代化企業。“全球并購、中國整合”,在海外并購的過程中,中鼎公司引導被并購的海外企業在中國國內設廠,將高端要素反向投資輸入中國市場,創造“雙招雙引”的中鼎模式。
目前,中鼎公司反向投資企業均已實現盈利,這些海外公司的先進技術均已在安徽實現落地,反向投資也促進海外公司在中國市場實現發展。
“政聘企培”實惠保障
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留住企業也要招引人才。但對于宣城來說,留住人才、引來人才并不容易。
為了幫助高新企業招聘人才,宣城市宣州區入企走訪、入校座談,出臺專門辦法,按照“政府簽約聘用、派駐企業培養、雙方共同管理”的“政聘企培”模式,力爭用3 年的時間,從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省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公開引進100 名“急需緊缺”專業應屆畢業生,派駐培養企業工作3 年,給編制、給待遇、給選擇方式。今年7 月,首批27 名應屆畢業生已經被錄用,并和立訊精密等4家企業建立培養關系。
從“去宣城”到“回宣城”
在宣城開盛光伏產業園,還有宣城市招才引智的“大手筆”。
“我們以前說‘去宣城’,現在我們都習慣說‘回宣城’。”站在宣城開盛光伏產業園展廳門前,宣城先進光伏技術研究院院長郭鐵笑著對記者說。郭鐵所說的“我們”,正是開盛光伏產業園里來自海內外的技術專家。“我們一開始創業團隊有30 人,現在技術團隊已經有280 人,其中博士有12 位。”郭鐵告訴記者,他現在一年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是宣城,和很多在這里工作的專家們一樣,已經成為“新宣城人”。
據介紹,今年1 至10 月,宣城市已與80 余個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對接活動140 余次,引進各類人才17706 人,其中博士41 人、大專學歷以上6146 人,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46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