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資源型城市加速邁開綠色轉型步伐,堅定不移推進“畝均論英雄”,馬鞍山市近年來打響礦山生態修復攻堅戰、持久戰,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
在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鎮,有一處新晉網紅湖 — —凹山湖,近來常常吸引市民游湖賞景。這里湖水湛藍靜謐,山坡綠意盎然。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網紅湖宛若閃亮的寶石,令人贊嘆。
然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如今頗受歡迎的凹山湖,前身是凹山采場,曾是“空氣里都是塵土”的華東地區最大露天鐵礦坑。1917年開始大規模采礦,2017年閉坑。100多年來,凹山采場共采出鐵礦石2億多噸,也形成了一個直徑約1.2公里、深200多米的橢圓形大坑。在因鋼立市的馬鞍山,鐵礦推動了城市的繁榮。但曾經“靠山吃山”的資源型城市,也不得不面對粗放、無序開采后,留下的植被破壞、山體裸露、空氣和水體污染等問題。
面對生態環境欠賬,近年來,馬鞍山市以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心,打響了生態環境修復攻堅戰、持久戰。2020年初,馬鞍山市將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截至2020年底,馬鞍山全市完成64個關閉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完成治理面積1044公頃,投入治理資金近3億元。
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是馬鞍山市推動城市綠色轉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眾多篇章之一,其在全省率先實施的“畝均論英雄”改革也受到充分肯定。自2018年底起,馬鞍山市充分學習借鑒浙江經驗,在全省率先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目前,已完成三輪評價工作,去年起實現了工業企業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實施評價前的12.59萬元提升為14.75萬元,增長17%。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金學永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