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安慶城區“一湖九河”實現貫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安慶,又稱“宜城”,向以宜居、宜業、宜游享譽海內外。安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奮力拼搏,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置身“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未來安慶市將重點打造“五大宜城”,為挺進百強城市而奮斗,全力踏上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慶新征程。
過去五年不斷刷新“成績單”
過去五年,安慶全市上下開拓進取,扎實苦干,成功應對一系列大戰大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安慶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辦了一系列對標對表的大事、著眼長遠的要事、惠民利民的實事、彰顯擔當的難事。
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順利完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467億元,比2015年凈增千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企業數量突破10萬戶。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百億產業集群達到10個。基礎設施支撐力顯著提升,合安九高鐵、岳武高速、望東長江大橋、天柱山機場改擴建、下滸山水庫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實現縣縣通高速、縣縣通一級路。
創新發展呈現新格局。產學研合作取得明顯成效,省級以上研發服務平臺達到257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華茂集團參與研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升起。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入選省重大新興產業布局,市高新區成為國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岳西獲批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5G創新應用實驗室、安慶城市大腦、安慶工業大腦建成運營,市筑夢新區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
城市建設展現新面貌。圓夢新區、山口片區、高鐵新區建設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55平方公里。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一湖九河”實現貫通,8828”管廊帶完成遷建,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等公園綠地建成開放,上榜中國“十大秀美之城”。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2015年提高6.8個百分點。
農業農村實現新跨越。舉全市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省脫貧成效考核中連續四年位居前列、2020年躍居第一。農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懷寧藍莓、望江棉花油菜種植規模全省第一,宜秀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全省領先。
人民福祉顯著改善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縱深推進,黨政機構改革全面完成。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全覆蓋,營商環境評價進入全省前列。林長制改革走在全省全國前列。93個政務服務事項與長三角實現“一網通辦”。成為國家港口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綜合保稅區即將運行。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4%、9.6%,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49%和214%,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市。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實現,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生態文明取得新進步。江豚自然保護區“三策”整治如期完成,長江“十年禁漁”有效落實,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居全省前列。河湖長制全面實施,創成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岳西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輿論主旋律更加強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覆蓋,迎江抗疫“臨時媽媽”故事感動世界,安慶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桐城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品牌效應日益擴大,安慶市成為全國首個地方戲曲劇種傳承發展基地。旅游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列。
民主法治取得新進展。新出臺七部地方性法規,危化品安全管理、長江江豚保護等條例成為全國設區市首創。市委主要負責同志領銜督辦1號提案機制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出臺領導干部述法考評制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
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解放思想大學習大討論,常態化組織干部赴先發地區考察學習。實施干部培養選拔“135”計劃,一批優秀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出臺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激勵關懷辦法,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務中提拔使用干部856人次。
今后五年奮力打造“五大宜城”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置身“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踏上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慶新征程,安慶的加速振興不僅理所當然、更是勢在必行。
宜城力爭進百強
今后五年,安慶市將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的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帶動皖西南、輻射皖鄂贛交界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圍繞“進百強、上臺階”,奮力實現“4321”發展目標,即全市經濟總量達到4000億元以上,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力爭3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項指標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躋身全國地級市100強行列。重點打造“五大宜城”:
奮力打造創新宜城。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新跨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高新技術企業數、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主要創新指標實現倍增。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制造名城,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奮力打造開放宜城。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本實現,區域重點城市地位凸顯,成為長三角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之一。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通江達海、左右逢源的濱江名城優勢進一步發揮。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翻一番以上,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奮力打造文化宜城。歷史文化保護利用體系不斷完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特色文化資源深度挖掘利用。戲曲名城品牌更加響亮,以黃梅戲為重點的文化產品創作與生產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努力成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著力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
奮力打造生態宜城。長江安慶段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高質量推進,大別山綠色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山水名城和長三角重要生態康養基地。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達峰、碳中和穩步實施,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奮力打造幸福宜城。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教育名城和人才高地。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倍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扎實進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努力成為全國平安建設優秀市、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市。
奮楫揚帆踏新程
初心百年恰風華,奮楫揚帆再出發。奮力打造“五大宜城”,是實現安慶振興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慶的關鍵之舉,是新階段新征程中安慶建設的新藍圖新目標。目前安慶全市上下正全力將美好愿景變成現實。
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創新發展之路。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打造皖江經濟帶制造名城,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鑄強開發園區主引擎。
堅定不移走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之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市,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之路。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加快打造新時代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融入和服務全國區域發展大格局,奮力爭當新時代改革先鋒。
堅定不移走文化繁榮、文明進步之路。緊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持續增強安慶文化影響力競爭力。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集中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建設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堅定不移走為民造福、共同富裕之路。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打造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園。
堅定不移走依法治市、安全發展之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安慶平安吉慶。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安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圖片均由安慶市委宣傳部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