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記者從鳳陽縣獲悉,近日,《鳳陽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保護條例》經安徽省十三屆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獲高票通過,標志著安徽省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掛牌成立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從此有了專項法規保護。
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和明皇陵石刻,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中都皇故城被譽為“明初三都”之首,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動用百萬人口修建六年,是明朝第一座都城,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集2000多年中國都城建筑之大成,其宮城比北京故宮紫禁城還要大12萬平方米,達到84萬平方米,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隨歷史變遷,城內居住大量人口,嚴重危害文物本體安全。為保護好大遺址,2016年以來,鳳陽縣投入13.8億元,將中都禁垣內的1300多戶居民、20個工廠、10個養殖場、4所學校全部遷出。2017年12月,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掛牌,成為安徽省目前唯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明中都皇城城墻與南京、西安城墻等8處古城墻以中國明清城墻項目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更好地保護遺址,提高遺址保護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與科學化水平,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造條件。
2018年,滁州市人大啟動《鳳陽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保護條例》立法調研,2020年納入立法計劃。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和論證,條例于2021年6月24日經滁州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并于7月23日經安徽省十三屆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查批準。
該條例共二十八條,內容全面,對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保護范圍進行了界定,明確了遺址保護管理職責,對如何保護、管理和利用進行了要求,同時明確了法律責任,設定了相應的罰責和幅度,是一部針對性極強的地方性法規。條例采用分等級保護、分區域保護方法,分級分區域提出不同要求,符合鳳陽實際,適宜地方執行。
據了解,《鳳陽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遺址保護條例》前期程序性工作已經完成,將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
據悉,2017年12月2日,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成為全國36個國家掛牌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現了安徽省在此項評選中零的突破。
郭如亮 孫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