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安徽生態環境微信公號消息,2021年6月,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池州市開展自然保護地專項督察時發現,G3W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門段施工過程中,違規侵占石臺縣自然保護地,破壞生態環境。
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門段項目全長約91.8公里,其中池州市石臺縣境內長30公里。該項目自2018年7月開始施工,涉及石臺縣境內共有03、04、05、06四個標段,分別經過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安徽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
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秋浦河上游區域,面積約1826公頃,包括公信河、演溪河以及鴻凌河部分河段,水質優良,兩岸山坡森林茂密、河岸河灘水生植被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秋浦河濕地水生植物42種,鳥類、魚類、獸類共計166種。安徽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以瑰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為特色,融河流景觀、瀑布景觀等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科普價值。
存在的主要問題
違反環評,侵占多處自然保護地
《安徽省環保廳關于G3W德上高速公路池州至祁門段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的函》明確要求:嚴禁在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及水源保護區范圍內設置取土場、棄渣場、預制場、拌合站等大型臨時設施。G3W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門段建設施工單位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違反環評批復要求,在未征求自然保護地主管部門意見的情況下,在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內,違規建設05標3#拌合站、06標1#拌合站等多個大型臨時設施。同時,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還違反《安徽石臺溶洞群省級地質公園規劃(2012-2025)》要求,毀壞安徽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林地,建設04標1#拌合站、棄渣場(碎石及機制砂加工場)等多個大型臨時設施,破壞了地質公園地貌景觀和植被。
在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內建設拌合站
在安徽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拌合站、棄渣場
違規施工,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門段建設施工單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違規施工,為搶工期和施工便捷,屢屢對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督察發現,06標釣魚臺鴻凌河大橋、釣魚臺1#隧道施工項目,施工過程產生的大量渣土堆放于濕地公園鴻凌河邊,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降雨時被沖入河內,造成部分河段污染。05標栗樹培鴻凌河大橋施工項目,截斷、填占濕地水面修建施工便道,切坡施工作業未做任何防護措施。04標1#拌合站、棄渣場(碎石及機制砂加工場)占用石臺溶洞群地質公園林地,并截斷自然水溝修建臨時出入道路,致使地質公園內原有地貌景觀遭到破壞。
06標釣魚臺鴻凌河大橋施工工地
05標栗樹培鴻凌河大橋施工工地
04標1#拌合站、棄渣場占用地質公園林地
督察還發現,這些大型臨時設施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拌合站、碎石加工場等場站均未安裝車輛進出沖洗設備,部分場站物料倉庫損毀嚴重,施工現場控塵措施不力,場區揚塵問題突出,道路揚塵污染嚴重;多個場站生產廢水未妥善收集處理直排鴻凌河,對河流水質造成影響。
物料倉庫損毀嚴重
揚塵污染嚴重
生產廢水直排鴻凌河
審批監管不力,企業違規行為頻發
石臺縣林業部門未核實所批復林地是否位于石臺溶洞群國家地質公園內,便批準高速公路建設單位臨時使用位于仁里鎮緣溪村的林地,致使地質公園林地遭到破壞;石臺縣自然資源部門未向自然保護地主管部門核實,便把濕地公園和地質公園土地作為臨時建設用地批準給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單位使用;石臺縣秋浦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服務中心在知曉拌合站等大型臨時設施建在濕地公園后,僅對施工單位向河道傾倒渣土行為進行了查處,后續監管處置不力,管理缺位。
原因分析
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門段建設施工單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未能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管理粗放,違規施工,致使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石臺縣有關部門監管不力,對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問題查處不到位,存在失職失責問題。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有關要求和程序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