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隨著森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及社會保護意識的加強,野豬種群數量急劇增長(黃山市有約25000頭),損害農林作物事件時有發生,已嚴重危害到農林業生產和人畜安全。為科學調控野豬種群數量,防范和減輕野豬對農林業生產和人畜安全的危害,切實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日前,黃山市官方根據國家林草局相關要求,結合黃山市實際情況,出臺了《加強野豬危害防控工作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各區縣等組織開展野豬危害防控,通過適時適地適量獵捕野豬,調控野豬種群數量,減少野豬危害,對野豬造成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的依法依規進行補償。
方案要求加強野豬種群監測和預警宣傳,及時掌握野豬種群繁殖、活動及危害情況,為上級提供決策依據。對野豬危害嚴重區域要設置警示牌,提醒群眾避險。因地制宜開展野豬種群調控,劃定野豬狩獵區,狩獵區由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需要劃定,狩獵期為每年10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其他時間為禁獵期。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野豬資源量提出狩獵區域年度限額獵捕量,逐級報批,并根據批準的獵捕量核發狩獵證,組織獵捕。年度限額獵捕量不得突破。狩獵人員必須持證狩獵,獵捕方案應明確狩獵隊人員組成、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狩獵隊管理、狩獵安全、獵獲物的收取與處置,以及狩獵人員的勞務補償等事項。未成立狩獵隊或無狩獵人員的鄉鎮,可以根據需要借用本區縣內具有狩獵資質的人員成立臨時或相對固定的狩獵隊。在禁獵區域或禁獵期內,由于野豬數量增加,對農作物和人畜造成危害不得不獵捕的,所在鄉鎮政府可制定臨時獵捕野豬工作方案,報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由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單位進行限時、限量獵捕。
每次狩獵活動不得少于2人,由狩獵隊隊長負責向當地鄉鎮政府報告具體狩獵參加人員、出獵及回歸時間、活動區域以及獵獲物等情況。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和協調服務,公安機關要做好槍支彈藥管理,加強安全教育,有效保障狩獵活動安全。落實禁食野生動物有關規定,獵獲野豬必須采取無害化處理等處置措施,不得出售、食用。
依法實施野豬危害補償。鄉鎮政府應當自接到補償申請之日起5日內,對野豬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情況進行調查,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并將補償申請相關材料和初步處理意見一并報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補償申請相關材料和初步處理意見之日起10日內,根據具體情況組織本級財政、民政、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公安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核實確認,提出補償或者不予補償的意見。公示期滿,沒有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對應當補償的由區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補償決定,同級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補償決定及時向申請人一次性發放補償費。對于不能及時發放補償費、申請人生活確有困難的,可以預支部分補償費,年終按照補償決定的全部金額結清。補償范圍、補償標準、補償程序等依據《安徽省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補償辦法》執行。
對野豬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各地要依法依規予以補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動保險機構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賠償保險業務。要做好狩獵人員的勞務補償工作,不得出售野豬獲取收入支付狩獵人員勞務工資,切實提高狩獵工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吳永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