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革命火種播皖東 初心使命刻大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從在上海入黨的滁州市第一位共產黨員黃讓之,到滁州地區第一個黨組織 — — 中共鳳城臨時小組,皖東大地早就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這里還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揮核心所在地,化名“胡服”的劉少奇同志,曾在皖東大地奔走,帶領軍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斗爭的勝利。在這片紅色沃土上,可歌可泣的人物紛紛涌現,軍民一心的故事感人肺腑。

小巷里走出滁州第一位黨員

天長市銅城鎮山海社區中心路有一段僅約一車寬的巷道,兩邊隱約可見的老宅和路口處的省級文保惠濟橋,訴說著歷史的故事。

黃讓之

6月16日下午,打開路邊一間尋常民宅的卷閘門,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主屋屋頂上還保留有一半馬頭墻、小青瓦的古民居形狀。與記者一同走進老宅的,還有銅城鎮農經站站長、中國好人黃宗玉。對于黃宗玉來說,這間老宅的特別之處在于,這里曾是黃家的先輩、滁州市第一位共產黨員黃讓之的舊居。

黃讓之,原名黃舜融,1902年出生于天長市銅城鎮一個平民家庭。在一篇《緬懷早期共產黨人黃讓之》的文章中介紹,黃讓之“1923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全上海僅有43名黨員;他曾與瞿秋白、鄧中夏、張太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同在一個黨小組……”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陶承洛,是滁州中學退休教師,他的祖母是黃讓之的姐姐。

在黃讓之舊居的小院里,有兩間小屋許久無人居住。推開房門,中堂下的條桌上有兩臺手搖式電話,兩把黑色的靠背木椅與茶幾安靜地呆在窗邊,墻邊的木架上有一只柳條箱和兩只舊皮箱。

平民家庭出生的黃讓之,是如何早早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陶承洛在文章中介紹,1920年,18歲的黃讓之到上海做工,1922年入安徽公學就讀,1923年入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習,并于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瞿秋白、鄧中夏、張太雷等人同在一個黨小組。

21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黃讓之成為滁州市第一位共產黨員,也開啟了自己的革命之路。1924年夏,黃讓之與另一位在外讀書的天長青年陶振譽回鄉,帶回大量革命書刊,在青年中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成立了旨在團結革命青年的進步組織“勵志會”(后改為“天盱青年同志會”),并設立圖書室傳播馬列主義。這一時期,是天長乃至皖東及盱眙等地馬列主義傳播和黨組織發展比較快的時期,黃讓之的行動為后來天長共青團和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26年,黃讓之隨惲代英、鄧中夏赴廣州參加了北伐戰爭,并在鄧演達、郭沫若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任宣傳科股長。大革命失敗后,黃讓之和夫人王肇湘來到北京,積極參加反對蔣介石的進步組織活動。1934年初,積勞成疾的黃讓之抱病回到家鄉,10月不治逝世,時年32歲。

黃讓之的侄孫、今年87歲的黃堯時老人告訴記者,黃讓之的革命思想對黃家影響很大,他去世時女兒只有四歲,后來由他姐姐撫養長大,在十幾歲時就加入了革命隊伍,黃堯時的多位叔叔都參加了革命。

皖東大地早就播下革命火種

在那個烽火年代,不僅有很早在外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滁州人,中國共產黨也早就在皖東大地活動。

中共滁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謝玲介紹,1926年2月,中共鳳城臨時小組在鳳陽縣府城鎮朱完白家成立,朱完白擔任組長。這是皖東地區最早建立的黨組織。

同年7月,在臨時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中共鳳城小組。1927年2月,成立中共鳳城支部,10月成立中共鳳陽特支。到1929年3月中共鳳陽縣委成立時,已有130多名黨員,黨組織領導的活動日趨活躍。

1930年8月間,中國共產黨就在定遠縣直接領導了吳圩暴動,雖然因革命力量薄弱、敵眾我寡,暴動最終失敗,但也沉重打擊了反動政權,在皖東大地播下了紅色的革命火種。隨后,各地黨組織遍地開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皖東大地革命活動風起云涌,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紅色人物和革命故事。

劉少奇曾經戰斗在這片熱土

1938年,在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決定,撤銷王明領導的長江局,成立中原局,任命劉少奇為書記。1939年11月,劉少奇抵達定遠縣藕塘鎮附近的山黃村。在皖東這片熱土,劉少奇工作了10個月的時間,直接領導皖東人民革命斗爭。

中共蘇皖省委舊址中劉少奇住過的房子。

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劉少奇先后主持召開了中原局三次會議,分析了新四軍存在的問題,解決組織問題,確定發展方向;強調了建立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發展抗日武裝的極端重要性,研究了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方針和任務;強調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

在劉少奇和中原局的領導下,皖東局面被迅速打開。在軍事斗爭上,先后取得了路西、路東反“掃蕩”的重大勝利,贏得了定遠縣自衛反擊戰和半塔保衛戰的勝利。

滁州市是江淮大地上的一方紅色沃土,尤其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英雄的滁州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抗日寇、斗兇頑、反掃蕩、反蠶食,前仆后繼,浴血奮戰,涌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定遠縣的吳圩、藕塘、大橋,來安縣的半塔,嘉山縣(現明光市)的自來橋,全椒縣的武家崗,天長市的銅城鎮……滁州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先輩們的戰斗足跡,滲透著先烈們的熱血和汗水,凝聚著先烈們驚天地、泣鬼神的犧牲精神和斗爭故事。

傳承紅色血脈賡續紅色基因

黃宗玉是滁州市理論宣講專家庫專家,在一些宣講活動中,他時常會說到先輩黃讓之的革命故事, “作為他的后輩,我想從他的故事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延續紅色血脈,賡續紅色基因。”在黃讓之故居走訪時,天長市銅城鎮黨委書記趙森華告訴記者,他們計劃修繕黃讓之故居。

“黃讓之是皖東地區的第一位共產黨員,我們希望他的精神能夠傳承下去,今后這里也可以作為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基地。”。

新四軍老戰士嚴明友在藕塘烈士陵園給孩子們講戰斗故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滁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利用當地豐厚的紅色資源,立足職能作用發揮,積極主動作為,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做深做細做實。按照“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帶頭學思踐悟,堅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多悟一分,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勇當排頭兵。堅持每兩周組織一次黨史學習教育集體研讀會,舉辦專題讀書班,交流學習感悟。組織全體黨員赴定遠縣藕塘烈士陵園開展祭掃,并參觀學習中原局第三次會議舊址,接受思想洗禮。領導班子成員、支部書記輪流走上講臺,為機關全體黨員干部講述黨史專題黨課。

今年5月,《滁州市抗日英雄人物傳》提前編印完成。該書精心收錄了33位在皖東抗戰中突出的英雄人物的革命故事和感人事跡,頌揚革命先烈和前輩的斗爭精神和光輝業績。目前正面向全市市直單位、部分學校和社區免費發放,供參考學習。《中國共產黨滁州市歷史大事記(1921- 2021)》目前也已完成初稿,計劃年底前公開出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趙明玉 曹慶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滁州2月份“月評十佳”皖東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揭曉

滁州市2月份“月評十佳”皖東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揭曉。其中,最美志愿者4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1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3個。

3月份“月評十佳” 皖東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出爐

據滁州文明網消息,3月份“月評十佳”皖東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揭曉。其中,最美志愿者3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2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1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3個。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城步| 中江县| 贞丰县| 哈巴河县| 台安县| 玛多县| 罗山县| 盐城市| 凌源市| 蓬安县| 安陆市| 比如县| 新泰市| 乌海市| 娄烦县| 洛川县| 澄城县| 东辽县| 光山县| 延庆县| 惠安县| 双柏县| 新宾| 黎城县| 沅陵县| 伊通| 桃园市| 饶阳县| 肇源县| 和龙市| 武宣县| 枝江市| 清丰县| 建宁县| 甘谷县| 渝中区| 西峡县| 平罗县| 新安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