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24日,記者從安徽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安徽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9.65%,市場監管系統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9.11%。據悉,安徽省食用農產品農獸藥殘留檢出和超標問題依然存在,其中農藥殘留超標不合格項次最多。
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實施風險分級管理
發布會上,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局長、省食安辦主任韓永生介紹稱,2020年,安徽市場監管部門對所有食品生產企業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對全省10241家食品生產企業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實現日常監督檢查100%“全覆蓋”;對21個重點區域和27個重點產品列出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對全省85家大型食品銷售企業開展第三方評估,組織全省1085家大中型超市開展放心食品銷售公開承諾活動。
同時,強化疫情防控冷鏈食品市場監管,“安徽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建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庫27座;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與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組成4個督查組,對16個市的85所學校食品安全進行全面檢查;對51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原輔料專項檢查,發現的290個風險隱患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安徽省近三年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020年,安徽省市場監管部門食品抽檢量為253266批次,其中監督抽檢242812批次,不合格率2.23%;評價性抽檢5474批次,抽檢合格率為99.11%。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近三年,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食品抽檢量逐年上升。
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聚焦消費量大、關注度高、風險程度高的食品品種和批發市場、校園幼兒園周邊、超市、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開展抽檢。其中餐飲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農產品等食品不合格率較高。
農藥殘留超標不合格項次最多
2020年,安徽省監督抽檢食品共涉及34個食品大類,其中保健食品、乳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食鹽等8大類食品未發現不合格。監督抽檢食品不合格主要項目是農藥殘留、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獸藥殘留等,安徽省食用農產品農獸藥殘留檢出和超標問題依然存在,其中農藥殘留超標不合格項次最多。
2020年安徽省監督抽檢生產、流通環節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品質指標等項目不符合規定,餐飲環節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餐飲具大腸菌群、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及餐飲食品中添加劑等項目不符合規定。
2020年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83.55 噸
2020年安徽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公布了各類食品抽檢信息3856期,共 214486批次。針對抽檢不合格食品,按照“產品控制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落實到位、行政處罰到位、信息公開到位”要求,組織開展核查處置工作,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全年共辦理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案件 6814件,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83.55噸。
2020年,安徽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新機制,創新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積極開展長三角食品安全抽檢監測風險預警交流一體化,編制了食品安全重點風險隱患清單,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會商機制。及時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市場監管部門辦理食品案件罰沒款合計11687萬元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農業農村部門查辦食用農產品(不包括農資)質量安全案件261起,移送司法機關查處9起。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實施食品行業環境行政處罰27件,處罰金額304.41萬元。市場監管部門辦結食品案件16873件,查辦大案要案225件,其中移送公安機關且立案案件197件;累計涉案金額達1875萬元,罰沒款合計11687萬元;檢察機關摸排食藥領域公益訴訟問題線索438條,立案539件,在49起食品領域案件中主張適用十倍懲罰性賠償金1260萬元。全省法院審結一、二審及再審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87件,同比下降4.59%;判處罪犯356人,同比上升18.27%。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