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8年前的酷暑,在肥東南崗,73歲的陳英老太太頂著毒辣的日頭,一定要來看一眼重建好的老房子。1個月后,老太太安詳去世,陪伴她的,是一只不離身的藤條箱子。“母親生前一直催我們重修老房子,那個藤條箱子里面有什么,她也不說?!标愑⒗咸膬鹤永罱ò不貞浾f。老人去世后,8個兒女才發現,箱子里存著滿滿的烈士榮譽證書、軍功章……這些榮譽,來自李家3位革命烈士。
“母親催修老屋的謎底終于揭開了?!崩罱ò残置谜f到,半年前,兄妹8人決定,誰都不私用老屋,他們用藤條箱里的證書、軍功章,把老屋建成一個家庭紅色紀念館,供游客免費參觀。
李建安在家庭紀念館里
探訪: 民居改成紅色紀念館
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肥東白龍鎮雙廟社區南崗。聽聞記者詢問“一門三烈士”家庭所在地,村民們不約而同地指向村頭。只見在普通民居中間坐落著一處帶院子、黑瓦黃墻的寬敞民居。該民居大門口一對石獅守護,門楣上“紅色革命家庭紀念館”的字樣很顯眼?!斑@就是‘一門三烈士’的祖屋,后代有兄妹8個,都姓李,他們把祖屋開辟成家庭紀念館了,免費參觀,今天李家老大李公泉和弟弟李建安,在館里給人講解呢。”村民們說。
走進紀念館,墻上張貼著烈士的照片、簡介。一圈玻璃展柜沿著四面墻而設。第一個展柜里是一只藤條箱子、一只布箱子,上面放著銹跡斑斑的大刀。其余展柜布滿了證書、軍功章(影?。┮约傲沂康奈募!斑@些證書、軍功章都是從展柜里的藤條箱子發現的?!崩罟f。
“我母親叫陳英,她告訴我們,我的太爺爺是一位革命老軍屬,他的大名叫李克純,他養育三子兩女。1937年在太爺爺支持下,他的長子李繼章和次子李亨漢帶領大刀會一批人員,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老八團。次年長孫李家炳和次孫李家榮也參加新四軍。”李建安說。
講述:一門三烈士,四代九軍人
從紀念章和展板介紹中,記者得知,李家的第一代革命烈士李繼章1937年就參加了新四軍,任二師八團偵查班長。他曾化裝成老農,偵破了國民黨一次偷襲,讓部隊成功轉移。1939年4月,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4月在偵察敵情時候,李繼章不幸被國民黨軍隊抓住。敵方嚴刑拷打,見李繼章不吐露半個字,就將其殺害在定遠池河西北石板橋附近,李繼章就義時年僅37歲。
烈士李亨漢1937年參加新四軍,1938年帶著兩個侄子李家炳(時年13歲)和李家榮(時年11歲)跟隨哥哥李繼章干革命,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狙擊手,先后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小戰役30余次,榮立戰功20余次。1949年6月29日,李亨漢回到家鄉準備加入肅清特務的工作。可是,他回家的消息走漏了風聲,特務知道李亨漢是神槍手,就在他回家的途中,派30余人將其團團圍住。寡不敵眾的李亨漢最終在草廟葛沖突圍時中彈犧牲,年僅38歲。
第二代革命烈士李家炳1947年在攻打山東隴海戰役中英勇犧牲,時年22歲。
“我父親李家榮11歲就跟隨叔父參加梁園革命游擊隊,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打掉了日軍增援的一個小隊,殲滅全部日軍,并繳獲機槍5挺,步槍8支等武器?!崩罱ò仓钢构窭镆槐哲娯笆椎挠坝D說,這是父親的戰友從日軍俘虜手中繳獲的。李家榮身經百戰,身上殘留多個彈片,不幸在44歲時去世。
在紀念館內,記者看到,除了老一輩的革命軍人外,李建安的兩個侄兒也參軍了。“我們家4代出了9個軍人?!崩罱ò舱f。
“從小,我母親就跟我們說,家里革命烈士的事跡,父親和李亨漢在渡江戰役時候,是第一梯隊的軍人,當時沖鋒在最前面,當時渡江戰役炮火猛烈,把水都染紅了。”李建安弟兄說。
遺愿:受盡苦難的她,最牽掛那一箱子烈士榮耀
李公泉、李建安兄弟說,父親李家榮跟隨叔父等人投身革命,只剩下母親陳英一人獨自在家支撐。“家里男的都去參加新四軍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我母親一個人身上,她當時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當時土匪還把我們家當作眼中釘,一把火把南崗方圓四里燒成白地?!崩钍闲值苷f,至此老人們相繼病倒。此時,無論是青黃不接的春末,還是寒鴉滿樹的冬野,南崗周邊的鄉道、村間總是走動著一個要飯女孩。要飯,拾柴,求醫,舉債……陳英就這樣維系著一家人的日子,一直到1954年丈夫李家榮從朝鮮歸來?!?954年后,我們兄妹8個相繼出生?!崩罟f。
李建安說,8兄妹出生沒多久,戰場上多次受傷的父親就離開人世。“我母親靠撫恤金、賣炒瓜子支撐一個家,左鄰右舍時不時地也接濟我們,兄妹8個都很自強,就這樣,我們長大了。從小到大,母親都講革命故事給我們聽,跟我們說,如果誰做不道德的事情,就不配在這個家里?!崩罱ò驳恼Z氣充滿自豪與尊敬。
8兄妹長大成人,有了工作,他們發現,老太太越來越掛念當年被土匪燒掉的老屋,她催促子女們重建老屋,還時常摩挲丈夫留下來的藤條箱子。
“箱子里有什么,她好像舍不得給我們看,我們也沒有特別在意?!崩罱ò舱f,1990年的時候,8兄妹終于湊夠了錢重修老屋?!澳菚r候我母親年紀都大了,她硬是要在現場看打地基,說這房子要和以前一樣?!崩罱ò舱f,屋子修好后,兄妹們都回到縣城家里居住,他們實在放心不下獨自一人的老母親,就將她接到縣城里?!拔夷赣H到哪里,都要帶著那個箱子?!?/p>
2003年8月,73歲的陳英已經不能下床,她突然要求子女們把她送回老屋?!八囊筇珡娏伊?,我們幾個只能抬著她,在120車的幫忙下,回到老屋。”李建安說,老母親看了最后一眼老屋,好像放下了所有負擔。“一個月后,母親就去世了,臨走的時候把箱子交給了我們?!崩罱ò舱f,母親安葬那天,周邊村里的鄉親自發到她的墳前送行,黨支部派人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兒女們這才看到了藤條箱里的“秘密”。8個兄妹都認為,老房子和藤條箱,是母親的遺愿,是一份傳承。于是在去年年底,他們將老房子打造成了紅色家庭紀念館?!盁o論誰來,都是免費參觀。”李建安說,未來,如果政府部門愿意,他們可以把紀念館委托給政府,讓家庭紀念館里的紅色故事,繼續講下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向凱 張楠 江振煥 顧亦飛
編輯:孫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