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5月11日,來自北京的相關調研組到達黃山市, 5月12日到5月14日,祁門縣萬里茶道遺產第一輪調研開始實施。據記者了解,這是祁門縣申報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祁門是中國紅茶之鄉,絕佳的自然環境誕生了享譽世界的祁門紅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乃是歐美亞尤其英國王室專用茶品,曾三獲世界金獎,“你們祁紅世界有名。”1979年7月,鄧小平視察黃山時曾這樣贊賞。
2017年,在國家文旅部支持下,黃山市正式成為中俄蒙“萬里茶道”國際旅游聯盟成員。2019年,國家文物局發函正式同意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叭f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涉及我國的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八省(區)。基于祁門紅茶的顯著影響力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與厚重資源稟賦等,經省市縣充分爭取,安徽(祁門縣)已獲準成為我國第九個申報省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從黃山市及祁門縣文旅部門得知,此次,調研組將探尋祁門縣地理歷史背景,了解祁門萬里茶道遺產的總體空間布局和交通路線,了解相關歷史街區、店鋪、宅院等遺存,了解茶廠格局、建筑設備遺存、傳統工藝、茶山茶園情況,了解茶運碼頭遺存情況、祁紅古道、紅茶創始人等重要歷史人物故居,以及相關重點村落格局、茶號遺存、祠廟民居遺存、茶園分布、周邊環境等。
祁門縣是祁門紅茶的原產地,歷史上,以該縣平里、縣城和祁門西路歷口、箬坑、閃里等鄉鎮為產茶重點,歲月風雨已百年,祁門縣仍然還保留著大量的珍貴的紅茶文化及商業形態等歷史遺存,包括祁門城區三里街水運碼頭和馬元泰過載行,縣城的茶山、茶葉改良場,平里茶葉改良場、程村碣碼頭、祁紅古道、胡云霞故居,貴溪胡元龍故居、茶號遺存、祠廟民居遺存、溶口碼頭,倒湖碼頭、歷史道路,楊屋里王家茶號遺存,歷口大橋,倫坑茶號遺存,閃里的碼頭、茶號遺存,以及全縣各處隨處可見的美麗茶園,還有紅茶文化博物館等。此外,祁門縣正在結合豐富厚重的獨特紅茶文化資源,打造“祁紅古城”,以茶興旅,以旅興文,茶旅文融合發展,特色產業興縣。
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是分量極重的金字招牌,評審過程非常嚴格、規范,目前黃山市擁有黃山風景區(雙遺產)、黟縣西遞.宏村(文化)等遺產地,世界級桂冠讓黃山更好的名揚天下,讓宏村、西遞美譽度與知名度廣為提升。祁門紅茶及其依附的歷史文化及生態資源,是珍貴的百年頂級茶文化品牌資源。黃山市及祁門縣官方希望通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力爭祁門申報萬里茶道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取得成功。去年,祁門縣已經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組長的申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等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兼任。申遺工作啟動以來,祁門縣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不過,領導小組辦公室屬于臨時機構,人員都是兼職。申報世界遺產是一項時間跨度長、專業性強、工作量大的工作,很多申遺成功的地方為了加強申遺工作,不僅黨政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且成立專門的“申遺辦”常設機構,有專業人員專心做事,申遺成功后,申遺辦相應的改為世遺辦,專門從事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等。有業內人士建議,祁門縣也需要抓緊成立專門的申遺機構,選調專業人才等,集中精力把這件大事做好。
萬里茶道是17世紀至20世紀初期橫貫歐亞大陸、途經中蒙俄三國的一條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國際古商道。它是古代絲綢之路衰落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這條古老商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產生的影響卻是深遠而持久的,為此中蒙俄三國聯合申遺,不斷賦予古老茶道新的內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